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如果
价值投资并不是盲目的买进并长期持有。如果是好公司,才值得在好价格时买进并长期持有。当然,好价格并不一定是抄底的价格(如果是当然好),好价格指的是10年后回头看:哇塞,那真是好价格。
段永平
所谓“不对的事情”,其实并不总是很容易判断的。很多不对的事情都是通过长期的思考、别人以及自己的经验教训得来的,比如我们公司不为别的公司代工。所谓“要做对的事情”实际上是通过不做不对的事情来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有stopdoinglist,意思就是“不做不对的事情”,或者是立刻停止做那些不对的事情。也许每个人或公司都应该要积累自己的stopdoinglist。如果能尽量不做不对的事情,同时又努力地把事情做对,长时间(10年、20年)后的区别是巨大的。
段永平
举个所谓看懂的例子,比如苹果。我在2011年买苹果的时候,苹果大概3000亿市值(当时股价310/7=44),手里有1000亿净现金,那时候利润大概不到200亿。以我对苹果的理解,我认为苹果未来5年左右盈利大概率会涨很多,所以我就猜个500亿(去年595亿)。所以当时想的东西非常简单,用2000亿左右市值买个目前赚接近200亿/年,未来5年左右会赚到500亿/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还会往后继续很好)。如果有这个结论,买苹果不过是个简单算术题,你只要根据你自己的机会成本就可以决定了。
段永平
做企业必须有平常心。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安全,而不是要做多大。大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包括利润。企业的利润也是一个过程。当然,企业必须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但你不能把利润作为最大的追求目标。如果这样的话,企业就会变的唯利是图。企业赚了不该赚的钱,会伤害你的未来的。企业应该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段永平
从看企业的角度,其实没人可以看到一个好企业的“永远”,但看到一个不好的生意的“永远”要容易的多。另外,对一个好企业而言,如果你看不到企业的20年,但如果能毛估估看懂5年,觉得5年内就能赚回投资并且企业还会继续很好的话,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了。
段永平
长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坚持只投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而且这种投资方法让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简言之,投资人每次做投资决定时,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难不好,不然就难说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么10个、8个机会就非常非常好了。
段永平
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里最重要一条,我们追求的是“更健康、更长久”。我们没有说更大。2000年,《亚洲周刊》的人采访过我一次,他说50年以后如果在一个媒体,在一个报纸的头条新闻是关于你们公司的新闻,你最希望是什么样的新闻?我说任何新闻。这说明我还活着,我相信我们公司还会活着。
段永平
我投资和做企业是一样的,是不是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我首先看它是否健康长久,这是看得见的。如果这个企业急功近利,那我就敬而远之,不管它短期内看起来有多红火。
段永平
我看公司主要看两个东西: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这两样东西中任意一样我不喜欢,我就不会再继续看下去,所以没有懂不懂的问题,我不需要懂我没兴趣的公司。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欢(当然至少要懂了),企业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实实等好点的价钱。持有一个自己懂且喜欢的公司,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完全漠视市场的变化,可以拿着睡好觉。
段永平
我会把有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想买的前提之一。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
段永平
我并不懂通常意义上的“估值”,就是所谓股价应该是多少的那种估值。我一般只是想象,如果某个公司是个非上市企业,我用目前的市值去拥有这家公司和我其他的机会比较,哪个在未来10年或20年得到的可能回报更高(这里的回报其实是指公司的盈利,而不是股价的涨幅)。所以,我能看懂的公司非常少,亏钱的机会也非常少,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错的。我并不在乎别人这一时期赚了多少钱,我只考虑自己的机会成本。
段永平
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财务问题,其实可能是个哲学问题,反正我从来都没有算过,也没见哪个会计师会算过。你如果能懂一家公司,你就有办法,不然谁都没概念。
段永平
我们会在产品的成长期与成熟期之间进入一个市场。我们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在这样一个时期进入的,电话机有点特殊,是在产品的成熟期进入的,那是因为我们觉得该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我们不会在一个产品成长期的初期进入一个市场,因为我们看不清楚它是否真的有市场,我们等到产品已有良好的上升态势时才介入进去。我们会分析市场与产品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的潜力有多大,其中包括对该产品的获利能力的分析。二是要考虑市场现存的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都会是谁,做一个详细的实力比较。这里最重要的是比较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对手强还是弱,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比较。如果认为在这个市场依然能够站得住,那就可以进去了。
段永平
股票或公司是有时间价值的,这就是“折现”的魅力。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把“折现”两字忽略掉,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觉得苹果早晚是1000块的股票,但可能需要3年,如果今天有人愿意800块买,我可能就愿意卖了。但如果当年我觉得,网易在10年内是个50块以上甚至100块的股票,如果有人出10块钱买,即便当时市值是5块,我也是不肯卖的。比如,我告诉你苹果有一天会到每股10万块,但要一万年,你买不?
段永平
价值低估的股票,股价3-5年不涨确实很少见,尤其是一轮牛市后,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价值低估的股票一定会涨。还有一种可能叫“价值陷阱”,就是账面看起来有价值,而实际上有很多水分在里面,这种不涨就容易理解。如果真的明白了“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方式,你对“价值陷阱”就自然明白了。
段永平
看财报最重要的就是剔除不想投的公司。如果看完财报就不喜欢或看不懂的话,就不看了。
段永平
如果现金流少于利润的话,就要小心了,要看它的钱花在哪里,是否确实对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不然会不见的。长期现金流少于利润不是一件好事,要仔细看财报。现金流多于利润这往往是由于折旧或预收等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好能明白。
段永平
我买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鉴别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行为跟华尔街对它的影响有多大的关联度?如果关联度越大,我买它的机会就越低。华尔街没什么错,华尔街永远是对的,它永远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如果自己没了主见,你要听华尔街的,你就乱了。
段永平
“净资产收益率”是个很好的指标,可以用来排除那些你不喜欢的公司,但不能作为“核心指标”去决定你是否要投的公司。这个指标如果好的话,你首先要看的是债务;如果没有债务问题则马上要看文化,看这种获利是否可以持续。
段永平
当时(2012年中)OPPO和vivo都面临很大困难,我们当时不是很确定我们是否能过得去,所以当时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如果我们要倒下的话,一定不要倒的很难看,不要欠员工钱,不要欠供应商钱,要尽量保护代理商。
段永平
«
1
2
...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
700
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