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什么
其实我至少有五百页,我就是长篇故事的主人公,结尾圆满。这个故事,我早已停止对自己讲了,有什么用呢?无非使自己感到浪漫罢了。尴尬的老妇人,陶器上的花朵和整个商店被时间往后抛。黑裙子褪色了,声音模糊不清了,我可怜的外祖母,故事的第二部分肯定见不着她了。我则是故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三者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孩子身上,所以也可以说我是老小孩,死小孩,在此地默默无闻地被埋在比我还高的盆子堆里,在外面,在遥远的地方,则享受着声誉带来的无上哀荣,我是处在行程起点的原子,也是与终点撞击后反弹回来的振波。起点和终点集中于我,两面向我夹攻。我一手碰到我的坟墓,一手抓住我的摇篮。我感到自己生命短暂而辉煌,好似一个消失在黑暗中的闪电。
让-保尔·萨特
有时候我走近看看像牡蛎一样裂开的盒子,发现里面赤裸裸的内脏,但见灰白而发霉的纸张微微凸起,覆盖在上面的黑色小静脉,吸饱喝足了墨水,散发出蘑菇味儿。 从书里跳出来的句子使我惊恐不已,这可是真正的蜈蚣啊:音节和字母麇集在一起乱躜乱动,二合元音拉得长长的,双辅音哆哆嗦嗦的。朗朗的读书声中鼻音很重,虽然休止和换气时稍断一断,但仍旧浑然一体,抑扬顿挫地带着许多我不懂的词语向前流动,根本不搭理我。有时候没有等我明白,就滑过去了;有时候我早已明白,却大模大样地摇来摆去一直拖到终点,连一个逗号也不给我落下。 我没有扒过土,没有掏过窝,没有采集过植物,没有扔石头打过鸟。然而,书是我的鸟和窝,书是我的家畜和畜棚,书是我的乡间。书柜是一面镜子,把世界一并收入其间。 尾音省略,交错配列法,典故以及无数其他像卡菲尔人般的难以捉摸和不可接近的词语不时出现在某页的某个角上。只要它们一出现,整段的意思就被搞得支离破碎。这些佶屈聱牙和晦涩难懂的词语在十年或十五年之后我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彻底弄明白:这是我记忆的腐殖土。 我读了二十遍《包法利夫人》的最后几页,末了能把整段整段背得滚瓜烂熟,但依然不明白可怜的鳏夫的所作所为:是的,他发现了信查理•包法利在妻子自杀之后,发现了她的情人罗道耳弗写给她的情书。,但难道就有理由听凭胡子乱长吗?他向罗道耳弗投以忧郁的眼光,对他记仇抱恨,到底仇恨什么呢?那他为什么又对罗道耳弗说“我不恨你”呢?为什么罗道耳弗觉得他“滑稽和有点儿卑贱”呢?之后,查理•包法利死了,忧郁而死的呢?还是生病而死的呢?既然一切都了结了,那为什么医生还剖检他?我喜欢这种难以克服的阻力,因为每每我都败下阵来。我莫名其妙,精疲力竭,领略着似懂非懂、模棱两可所激起的快感,这就是所谓世界的厚度吧。 我把书房看做教堂。作为教士的子孙,我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我在那里再一次呼吸到纯文学稀薄的...
让-保尔·萨特
1960年1月4日加谬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我跟他吵架了。吵架,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俩人永不见面,这也不过是生活在一起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在我们居住的这个狭小的世界里,彼此并没有从视线里消失。”
让-保尔·萨特
“倘若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可能的。” 上帝不存在的假设使萨特处于窘迫的境况,但也使他获得“人注定是自由的”这个立足点。 上帝不存在,人的价值失去了终极的依据、尺度和目的,人“被抛这个混沌的世界”,“没有根据”,“没有意义”,面临这个敌意的、充满威胁的世界,人必然感到焦虑”、“恐惧”,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味着“痛苦”、“苦恼”。 那么人来到世上干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我是谁?这样,人的实在,人的地位,人的意识(即“自我”,主观之我),总之,“人”成了萨特存在哲学的中心题。 大凡哲学家把目光盯着人的共同性、人的本质这一普遍概念上,再根据这个普遍概念确定道德标准:“人的本质先于存在。” 萨特把这个论点颠倒了过来:“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指出人赤条条来到世上并无本质可言,人“自我存在”以后才获得“自我本质”。 萨特不同于弗洛伊德,后者否定社会现实世界对“自我”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他却承认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我们的思想“自然而然产生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但他认为可以摆脱外在世界的决定性作用而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这种自由在他看来是绝对的。 战争的悲剧使他明白:“单在任何情况下选择总是可能的结论是错误的。”
让-保尔·萨特
我已开始发现自己。我几乎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在从事一项毫无内容的活动,但这已经足够了。我逃脱了喜剧:我还没有真下功夫,便已不再演戏了。说谎人在炮制谎言中发现了自己的真相。我在写作中诞生,在这之前只不过是迷惑人的游戏;从写作第一部小说,我已明白一个孩子已经进入玻璃宫殿。对我来说,写作即存在;我摆脱了成年人,我的存在只是为了写作;如果我说“我”,这指的就是写作的我。不管怎么说,反正我领略了喜悦,我是属于大家的孩子,却和自己在私下幽会。
让-保尔·萨特
我不知道他说些什么:我过于战战兢兢地聆听,反而什么也没有听进去。
让-保尔·萨特
我被逼到非自尊不可的时候,变得傲慢自大起来。既然没有一个人把我当回事儿,既然谁都不要我,那么我就自命不凡地要成为天下不可缺少的人。还有什么更妙的呢?还有什么更蠢的呢?的确,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让-保尔·萨特
这一类型的强迫症中的强迫怀疑有可能发展到:“或许我发生过这样的性关系,但是我忘了……”我们看到,这一侵入念头可磨灭所有常理。难道在发生过这样的关系后,我们会不能够百分之百地确定它发生过?这是不该有所怀疑,也不该不记得的。如若有所怀疑,那就意味着什么也没发生。
弗兰克·拉马涅尔
在我看来,如此处一般,试图理解病人为什么患的是这样一种而不是另一种强迫症(为什么我对石棉而不是灰尘或者细菌有强迫症)的需求是无用的,甚至是危险的,与那位“勒死人者”完兵的强迫症案例同理。无论关于什么,精神分析工作都会加剧过度理智化,加剧针对某种焦虑的强迫性疑问,运用抽象概念,却牺牲了具体概念、行动,但这对于病人来说不无乐趣一一精神分析学家们谈论思想的色情化。然而,最好要击败这些倾向一一不允许怀疑、对强迫性细节怀有忧虑、反复思考一一这些倾向在心理学家那里拥有肥沃土壤,可以让人不慌不忙地钻牛角尖,然后无休无止地纠结于涉及强迫观念的、并无效果的疑问。
弗兰克·拉马涅尔
我希望你能够以多种方式来喜爱这本书:可以是传统方式,从第一页阅读到最后一页,也可以随意阅读。为此,目录是一个带有关键词的索引,你可以通过它定位到你最感兴趣的某个特殊主题。可是,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请一定要以一种轻松的、不须尽善尽美的、不强迫的方式来进行。千万不要落入“需要全部读到”的强迫症里!
弗兰克·拉马涅尔
我希望你能够以多种方式来喜爱这本书:可以是传统方式,从第一页阅读到最后一页,也可以随意阅读。为此,目录是一个带有关键词的索引,你可以通过它定位到你最感兴趣的某个特殊主题。可是,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请一定要以一种轻松的、不须尽善尽美的、不强迫的方式来进行。千万不要落人“需要全部读到”的强迫症里!
弗兰克·拉马涅尔
不要认为自己是唯一一个掌握真相的人,问问自己,其他人在相同的情境中,会如何作为,这往往是有用的。他们的做法会不同吗?他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弗兰克·拉马涅尔
什么是“觉知”?简单来讲,觉知就是知道、清楚的意思。觉知不是过去的,过去的是回忆,觉知也不是未来的,未来的是想象。觉知是当下的,知道当下在发生什么,才是觉知。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都是妄想。
李宏夫
一个男人的美德就是不去打自己的老婆,这让王后不知说什么才好。
肯·福莱特
列宁和斯大林也是如此。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比如土地改革,或者军事战术。格雷戈里却做不到。
肯·福莱特
在童犯区筛选将被送进毒气室的孩子时,他(海内克,童犯队长)则充当挑选者。他没有为此感到懊悔么?不——他为什么要感到懊悔?还有别的方式能让他得以幸存么?
普里莫·莱维
瞬息欢娱、玩世不恭、漫不经心、喜怒无常,乃是当时最高的神灵;第五等级,即奴隶等级,现在要上台当权了——至少在观念上是这样:如若现在竟还谈得上“希腊的明朗”,那也是奴隶的明朗了;奴隶不懂得承担什么重大责任,不知道追求什么伟大,眼里只重当下,而不懂尊重过去或者将来之物。
尼采
人所需要的是重新发现自己,明白没有什么能把他从自己中解放出来。
让-保尔·萨特
人首先存在,遇到各种际遇,世界波动,然后定义自己。因为,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到后来才变成什么。
让-保尔·萨特
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并且理解到什么都不能使他挣脱自己。
让-保尔·萨特
«
1
2
...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
723
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