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群体
如果用群体信念作为判别真理的标准,那么这个群体信念本身是否为真由谁来判定呢?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描述这个问题,作为身在群体信念之中的个体,如果群体信念本身出现错误,我们能否发现并纠正这个错误?
李善友
群体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认为心理学上所谓的“群体”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征,它与群体成员们原来具有的个体特征大相径庭。在这个基础上,勒庞又延伸出3个重要的观点,即群体无智慧、群体无逻辑和群体无意识。
李善友
群体无意识,我们也可以理解群体无自由意志
李善友
逻辑的法则对群体不起作用,群体只会形象思维,也只能被形象打动”。
李善友
勒庞认为“在群体中,个体不再是原本的那个自己,而变成了不再有独立思想的傀儡”。因为“群体最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
李善友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商业领域的创新也是如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第一特征,也是打破认知边界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普遍怀疑,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敢于质疑群体共识的观点,才可以打破原有的认知藩篱,突破创新。
李善友
赫拉利在中也提到类似的理论,他认为有一种特别的虚构故事叫“主体间共识”,即使只是虚构的故事,但经过群体的认可,这个故事就成了所谓的真理。
李善友
第一性原理创新的伟大意义。它不是把不同领域里的经验归纳出来,而是从一个抽象的第一性原理出发,通过逻辑思维的拆解,推导出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打破原有的群体认知,找到一个新的路径,去建立新的更好的系统。换句话说,马斯克的创新并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经验归纳的模式,而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第一创新,是将同一种思维方式运用于不同的领域。
李善友
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有一种比主体性认同更加可怕的影响力,那就是群体信念,即比“我的思想”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在这个语境中,“我们”的“我执”更强,而“我们的思想”更能够自证其明。
李善友
“群体连贯论”,也就是用一个更高维度的群体信念去证明另一个群体信念的正确性,换句话说,我们用来证明对象的证据,恰恰是我们要证明的对象本身。这种自证其明的推导,显然是一种无法完成的循环论证。
李善友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深入骨髓的从众心理,我们会把社会中的主流思想当作真理看待。实际上,所谓群体的信念都是最危险的隐含假设。尤其是它已经深入人心到变成一种常识或者共识,当人们根本不会去质疑它甚至是忘了质疑它的时候,人们就会被这个群体信念禁锢。
李善友
什么是“隐含假设”?答案就是周围人的群体信念。
李善友
不管是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社会信仰,还是对一本书、一个人或一种观念的信奉,信仰的创建永远都依赖于群体中的伟大领袖的作用。
古斯塔夫·勒庞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群体中的个人极易受刺激因素的影响,转眼之间就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就义,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
古斯塔夫·勒庞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古斯塔夫·勒庞
群体容易作恶,而且容易被统治。
古斯塔夫·勒庞
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
古斯塔夫·勒庞
群体也许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绝对服从本能的生物,其行为会复杂得让我们不敢相信。
古斯塔夫·勒庞
犯罪总是犯罪,一旦一桩罪行被实施,那么就绝对没有高尚与卑劣的分别,至少对被害者来说,群体犯罪与普通犯罪所带来的伤害是一样的,而且前者往往更为严重。
古斯塔夫·勒庞
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古斯塔夫·勒庞
«
1
2
...
15
16
17
18
19
20
21
...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