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事
婴儿相信,他自由地向往牛奶;愤怒的孩子认为,他自由地渴望复仇;胆小的孩子认为,他自由地渴望逃跑。同样,喝醉酒的人认为,他自由地决定说出心里的想法,可事后,他清醒过来,却宁肯什么也没说过。
马特·里德利
“演变”(evolution)一词的本意为“渐次展开”(unfolding,也有“演变”之意)。演变是一个故事,讲述世事如何变迁。它是一个有着诸多其他含义的词,涉及特定类型的变化。它暗示一种东西从另一种东西里出现。它又有“增量式渐进变化”的隐含意思,与突发革命相对。它既是自发的,又是不可抵挡的。它表明从简单起点开始的累积变化。它意味着来自内部的变化,而不是从外部引导的变化。
马特·里德利
穷人的富裕来自市场造就的创新,这对穷人绝非坏事:“相反,穷人唯一靠得住的福祉,就是把得到市场检验的进步和供给释放出来,给予尊重”。
马特·里德利
拉普拉斯认为,宇宙的现状是“过去的影响、未来的成因”。如果有智者强大到足够计算出每一项因的每一项果,那么,“就没有任何事情是不确定的,未来和过去都将展现在他眼前”。
马特·里德利
常用的单词往往短小,如果它们被频繁使用,单词会越变越短:如果我们经常要用到长单词,就会创造缩写形式。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减少呼吸、时间和纸张的浪费。这是完全自然自发的现象,我们基本上意识不到。
马特·里德利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世界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变化的地方。模式自然出现,趋势逐渐演变。候鸟在天空中排队成V状并无意义,白蚁建造了宏伟的蚁穴却不需要设计师,蜜蜂修筑六角蜂巢不靠指令,大脑的塑造不来自“造脑师”,学习可以不靠传授,政治事件由历史塑造,而非反过来那样。
马特·里德利
法官逐步改变普通法,一个案例接一个案例地调整法律原则,以求符合事实。如果出现了新的难题,不同的法官会得出不同的处理结论,而随着时代有别,前后接续的法庭逐步地选择自己偏爱的路线,最终会形成一种文雅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法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马特·里德利
埃利亚斯认为,道德标准是演变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记录了伊拉斯谟和其他哲学家公布的礼仪指南。这些指南充斥着似乎根本不必要,其实更能透露实情的餐桌礼仪、如厕礼仪和床事礼仪建议:“他人大小便时无须打招呼……不得用桌布、袖子或帽子擤鼻涕,也不要用指头挖鼻孔……吐痰时要背过身,以免唾液吐到他人身上……吃饭时不可挖鼻孔。”简而言之,这些琐碎的行为竟然值得一提,暗示以现代标准来看,中世纪欧洲的生活相当“恶心”。
马特·里德利
按照斯密的观点,道德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人在社会中寻找心心相通的愉悦,自行决定道德准则,接着道德家再观察、记录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反过来又以从上至下的方式将之教导给人们。基本上,斯密的意思是,告诉你应该怎样行事的牧师,他的道德准则其实来自观察真正有道德的人怎么做。
马特·里德利
在西方思想史上,天钩模式占主导地位,它把世界解释为设计和规划的结果。柏拉图说,社会模仿一种设计好的宇宙秩序、一套应当强制执行的信念来运作。亚里士多德说,你应该在事物内部寻找意图和发展(也即灵魂)的原则。荷马说,神祇决定战斗的胜负。圣保罗说,你应该本着道德行事,因为这是耶稣的教导。穆罕默德说,你应该顺从神明通过《古兰经》传下的言语。路德说,你的命运在上帝的手中。霍布斯说,社会秩序来自君主或他所谓的“利维坦”(也即国家)。康德说,道德超乎人类的经验。尼采说,良好的社会需要强力的领袖。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世界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描述,还有一种我们应当遵循的自上而下的准则。
马特·里德利
诚然,你要和对手在生产上展开竞争,但你也必须与客户、供应商和同事合作。商业需要信任,也孕育了信任。
马特·里德利
伊恩·莫里斯在《战争》一书中指出:“暴力的矛盾逻辑在发挥作用。因为人人都知道,皇帝能够派去军团(如果事态太过紧迫,他也真的会这么做),所以他几乎完全用不着这么做。”
马特·里德利
人类仅仅是附带现象,历史是由更普遍的原因推动的。“就宗教改革而言,马丁·路德领取了太多功劳。”他写道,“但这是一件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路德,自然有别人来做。”
马特·里德利
从石器时代到如今,在地球上每一个角落,技术的故事都是这样:不管你考察什么地方,技术都庄严地从一种工具进入下一种,很少蹦蹦跶跶,也很少偏离主线。一如凯利所说,顺序总是一致的,并在各大洲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刀始终出现在火的后面,人类墓葬始终出现在刀的后面,石拱先于焊接。”
马特·里德利
“蚊子,”麦克尼尔说,“帮助美国人打破僵局,夺下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没有蚊子,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明年7月4日蚊子咬你的时候,别忘了这个故事。”
马特·里德利
人脑总是在不断寻求新鲜事物,它绝不会因数量有限的隐喻而得到满足。你甚至可以说人的本性促使人有一种强烈而不懈的动力去超越那些已经固定下来的隐喻。这些固定下来的隐喻常常被称为“已死的隐喻”。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分类意味着采取某个观点。一旦将周围环境中的某事物归入一个范畴,这一决定往往会把与所选范畴不相干的各种特性的感知屏蔽掉。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我们是否学到了一种能力,让我们不受事物具体细节的打扰而心无旁骛地直奔事物的抽象内核。例如,我们知道但忘记希特勒曾经是一个婴儿,餐桌上的肉不久前是在田野里吃草的动物的身体,等等。尽管我们接受这些事实的真实性,然而却系统性地忽略了它们。因此,可以公正地说,我们确实看不到牛排里的动物,门里的树,元首照片里的婴儿。这不是愚蠢,而是智能。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在类比中作出选择,就是在选择视角。这意味着从某个特别的角度看待事物,对情境采取某种特别的看法。这意味着,尽管我们自认是幕后提线的人,实际上却不过是木偶,只是意识不到身上的线罢了。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每当一个隐喻变得平淡无奇,失去新鲜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新的隐喻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直接、更强烈地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给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增加一些新鲜感。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
1
2
...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
1609
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