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总是坐而论,却不起而行。……官僚体制就此统治一切!各种档案、卷宗、文牍不断地增加,膨胀,而且日益美化。
巴尔扎克
太刚则折,太柔刚废。
班固
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
苏轼
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甘地
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无不来自于大地生长出的果实。就连动物,它们也是吃着植物和果实长大。我们吸入的每一口空气,使用的每一件物品,无不来自于这个广袤的大地。
央金拉姆
艺术不是反映现实的镜子,而是塑造现实的锤子。
Art is not a mirror to reflect reality, but a hammer with which to shape it.
马克斯·比尔
白色原来是世界上最绝望的颜色。
辛夷坞
10、最诱人处最危险。
佚名
诗人拜伦说过:“真正有血性的人,绝不曲意求得别人重视,也不怕别人的忽视。”别人的误解,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
霍达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德
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黩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现在说一个容易明白的比喻罢,譬如有一个军阀,在北方——在广东的人所谓北方和我常说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称山东山西直隶河南之类为北方——那军阀从前是压迫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便挂起了青天白日旗,说自己已经信仰三民主义了,是总理的信徒。这样还不够,他还要做总理的纪念周。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里就可以说你反对三民主义,定罪,杀人。但既然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别法,真的总理的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就皱眉,好像反对三民主义模样。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
鲁迅
一份工作越能带来这样的困难,就越能振奋人心。但如果没有能评价和欣赏我们成功价值的人,工友或老板,这份喜悦就是不完整的。无论领导或是负责同一零件其他操作的工友,大都只关心零件,而不关心所要克服的困难。这种冷漠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消散,而这份温情却是人们永远需要的。即使是最无所谓自尊心的人,在一个人们只关心他所做的事情,而从不关心他是如何去做的地方也会感到特别的孤独;因此,工作的乐趣沦为一些转瞬即逝、未表明的印象,一出现就消失了。
西蒙娜·薇依
纵使她的计策比他高明上无数倍又能如何?乞求爱的人费尽心机,不爱的人不需要任何手段,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她击溃。
辛夷坞
梦是欲望的满足,人们有所希望,不能在现实中实现,故而寄托于梦境。
弗洛伊德
没了欲望,甚至梦也是残破的。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学校的饭菜不好了,养不活你了,就只有锅盔。
罗翔
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和大家想得不一样的是——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信息分发问题)而创办的,充分认识问题比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你认识到一个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规模和意义,这本身就是一半的答案。
张一鸣
暴君统治国家就像一个倒置的圆锥。
欧里庇得斯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曾国藩
这个世界上哪有相爱不能在一起,一定有一个人撒了谎,如果真爱,一定会不顾一切在一起,无非就是权衡利弊罢了。没有例外。
张爱玲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