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因为我为她挡过风。因为我为她消灭过毛毛虫(但留了两三条活口,好让它们变成蝴蝶)。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有时候也倾听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人的不满程度,看来是跟他与他热饲渴望得到之物的距离成反比。这一点,不管是在我们正趋近一个目标还是离开-个目标的悄况下皆适用,不管是应许之地刚刚在望还是我们被剥夺的继承权仍在望的情况下皆运用,不管是在我们即将得到财富、自由还是快要底为穷人或被奴役的情况下皆适用。
埃里克·霍弗
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周国平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伟大的成就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Great deeds are usually wrought at great risks.
希罗多德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倔强。
泰戈尔
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王尔德
对未来的思考应该是长期的,而不是短视的。
比尔·盖茨
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奥斯特洛夫斯基
以前送礼走后门,现在全都是走前门了。
贾平凹
老师,调起低了,我可以更高。
韩红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我命不由天。
张伯端
The spaces we create must inspire and elevate the human spirit.
我们创造的空间必须激励和提升人类精神。
巴克里希纳·多西
知识是自然势力和破坏性激情的王国的解放者,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
罗素
这种“应该多做一些”的感觉反映的是内心深处渴望掌控人力所无法掌控的事。当一个人为了“应该多做一些”感到愧疚,那就表示确实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这个让人安心的念头在面对死亡时有助于将我们诱离可怜无助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精心设计的幻觉里,认为人可以无止境地发挥能力与追求进步(至少在中年危机出现之前),总相信生命就是不断向上成就些什么,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就可以。
欧文·亚隆
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黩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现在说一个容易明白的比喻罢,譬如有一个军阀,在北方——在广东的人所谓北方和我常说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称山东山西直隶河南之类为北方——那军阀从前是压迫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便挂起了青天白日旗,说自己已经信仰三民主义了,是总理的信徒。这样还不够,他还要做总理的纪念周。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里就可以说你反对三民主义,定罪,杀人。但既然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别法,真的总理的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就皱眉,好像反对三民主义模样。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
鲁迅
We are all born mad. Some remain so.
我们生来都是疯子,有些人一直如此。
米歇尔·图尼埃
告别双亲及家园,告别朋友及老师,告别佛陀,告别挚爱,告别旧我。这些残酷的告别或许是人生真相,或许是获得神性自我,获得对万物、对人、对世界更为广大的宽容与爱的必经之路。我看见佛陀。他光明圆满,神圣温柔。
赫尔曼·黑塞
真实世界的特点是,它极其庞大。如果总体足够大,即使是人数最少的少数派,只要聚集在一起,也能产生可观的力量。
保罗·格雷厄姆
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张德芬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