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行动
可究竟什么叫做“实现自己”呢?这是一个哲学概念,我无法另作表述。对于我们这些亚里士多德和圣托马斯的弟子来说,一切概念中最崇高的概念是:完满的存在。完满的存在即为上帝。其他存在的一切都是不完整的、部分的、混合的,由可能性所构成。上帝可并非混合的,而是一个统一体,他并非有可能性,而是完完全全的现实。我们呢,却是暂时的、变化的,我们只是些可能性,对于我们来说,不存在完满,不存在充分的存在。然而,当我们从潜力变成行动,从可能走向实现的时候,我们也就参加了真实的存在,也就进一步接近了完满与神性。
赫尔曼·黑塞
生活毕竟要告诉我们,你过去相信的大半是错误的,而且你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否定自己的格言。
简·奥斯汀
在这文明世界的尽头,也只有这样一种方式,为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而行动,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斯蒂芬·茨威格
女权主义坚持思想和行动的方法,促使我们一起思考看似分离的事物,并将看似自然属于一起的事物分解。
安吉拉·戴维斯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有意义地谈论种族主义,我们的行动就会朝着误导的方向发展。
安吉拉·戴维斯
行动的优点在于完成它。
成吉思汗
认知能力低,其实并不是灾难。真正的灾难,是我们无法屏蔽铺天盖地的大世界原本的复杂性,从而陷入无法行动的处境。这个时候,如果心中有意义,就会帮你屏蔽大世界的复杂性,让我们在无知中就开始行动。
罗振宇
往大了说,工业时代给我们植入了一个很深的误解。我们都以为有正确的认知,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但是,只要把视野放宽一点,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个人做出事业,还是整个人类积累出文明成果,都不是正确认知兑现的结果,而是在一堆胡乱的意义中瞎打误撞的巧遇。……我不是想劝大家一定去相信什么意义,但是至少,在看见别人沉浸在某种意义中,超常努力的时候,我们心里得清楚:那是炼金术。不要看他的理由是不是谬误,等着看他的结果。
罗振宇
怎样说服他人:孔子拿神灵上天来说事,这是诉求于最高主题;拿道德来说事,这是诉求于最低主题;拿礼仪规范来说事,这是诉求于中间主题。天下所有的说服术,本质上就是要凑齐这三个主题。“最高主题”就是那些最崇高、最普世的价值,比如和平、正义、平等、自由、世界大同等等;“最低主题”,指的是没有受过教育、不需要有崇高理想的人,心中也会有的东西,也就是那些原始、朴素、本真的情感和价值;而“中间主题”就是直接号召行动或者诉求利益了。这三个主题各有分工,最高主题征服你的信念,最低主题激发你的情感,中间主题诉求利益直接让你行动。
罗振宇
不管是怎样的人思考和行动都会定型,只要定型就会产生弱点。不定型人就没办法活下去。就和音乐有主题一样,可是同时也会给人的思考和行动戴上箍子,制约自由。重组了优先顺序,在某些时刻就会歪曲逻辑。
村上春树
我相信所谓的命运不过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情感,性格等等因素所造成的一个人行动的最终结果。我也始终相信这些因素都是人为可以改变的。
村上春树
我相信所谓的命运不过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情感、性格等等因素所造成的一个人行动的最终结果。
村上春树
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
村上春树
事实验证行动。
奥维德
傲慢、支配欲、自负和不道德来解释这种情况。有人还会补充说,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弱小,这让他渴望采取有力的行动,向他自己证明自己的力量。但是,观察那些衰弱的老年人,他们在日渐衰落的生命进程中又沦落到孩子一般的弱小状态。他们不仅安静而平和,而且还希望他们周围的一切也都安静而平和。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和烦恼,他们希望看到全世界都宁静而祥和。如果原始的动因没有不同,那么类似的弱小和类似的热情又怎么会在老人和小孩身上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除了老人和小孩的身体状况之外,我们又能到哪里去找这种差异的原因呢?这两种人身上都有生命的活跃要素,只是孩子身上的正在生长,而老人身上的正在消退;一个身上的正在形成,而另一个身上的正在毁灭;一个正朝着生迈进,而另一个正奔着死而去。日趋衰落的活力聚集在老人的心中;然而孩子心中的活力却在泛滥,并向四处蔓延。
卢梭
蛮横、傲慢、讨厌和难以管教。这种发展并不是源于天生的支配欲,而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为一个人不需要很多经验就会感受到,借别人的双手去行动以及只需动一下舌头就可以让整个世界动起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卢梭
身体必须足够强壮,才能听从精神的指令行动。一个能干的仆人必须身强体壮。我知道过度放纵会激发人的欲望,从长远来看还会损伤身体。禁食与苦修则往往会以相反的方式产生同样的结果。身体越虚弱,其要求就越迫切;身体越强壮,就越能听从精神的支配。所有的感官欲望都会在虚弱的身体中找到栖身之所。虚弱的身体得到的满足越少,感受到的欲望就越多。脆弱的身体会让人的灵魂变得虚弱。
卢梭
如果我们可以这么说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强大得足以让他周围的一切活跃起来。不管是创造东西还是破坏东西,对他来说都是一回事。他所寻求的就是改变,而所有的改变都需要行动。如果他看起来更加倾向于破坏东西,那只是因为创造东西需要花时间,而破坏东西则几乎不费什么时间,因此,破坏性的工作更加符合孩子急不可耐的性情。
卢梭
让你的孩子只依赖于物。在教育他的过程中,你就能遵循自然的秩序。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只需让他碰到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行为本身导致的惩罚,这些他会在将来适当的场合适时地想起。因此不需要禁止他做错事,这就足以防止他做坏事。对他来说,经验和体力的不足就可以取代法律的地位。不要因为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以满足他的欲望,而只能因为他的确需要才给他所要的。当他在行为活动的时候,不要让他知道什么是服从别人,也不要在别人为他做事的时候,让他知道什么是支配他人。要让他感受到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有同样的自由。要正好在他需要体力的时候,为他补充缺乏的体力,以让他刚好能自由行事,但不能把他的体力补充到让他专横跋扈。这样,虽然他在接受你的服务和帮助时有一种耻辱感,但是他会期待自己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能够到来,并为自己帮助自己感到光荣。
卢梭
热情的老师,要力求简单、不满堂灌,并谨言慎行,有所保留!除非要防止别人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否则不要急于行动。我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即使是有益的一堂课,也要将之摒弃,以防结果教给孩子的是有害的认知。这个世界是自然为人类打造的俗世乐园,你要谨防自己在其中扮演引诱孩子的魔鬼。不要试图教给天真无邪的孩子善恶的知识。因为你不能防止孩子通过看到他自身之外的事情有样学样,所以把你自己的努力都集中于将那些榜样以最适合孩子的形式印在他的心中吧。
卢梭
«
1
2
...
81
82
83
84
85
86
87
...
110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