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说话
他们早就知道自己被粗暴对待后会一言不发地忍耐。说话就是找骂。通常,工人如果无法忍受某件事情,他宁愿保持沉默并辞职。这样的痛苦本身往往是很轻的。如果它们令人痛苦,那是因为每当我们感受到它们,而且是不断地感受到它们时,我们会提醒自己是多么想要忘记,我们在工厂有多不自在,也没有任何权利,只是作为机器和待加工零件之间的一个简单中介被接纳,如同一个异乡人;这些伤害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
西蒙娜·薇依
"啊!我要是两个人就好了,"她想,"一个说话一个听,一个生活另一个看,我多么知道爱自己!我谁都不羡慕。"她关上手提包。在这一分钟,成千上万的女人在顾影自怜。
波伏娃
最终我还是认为,归根结底,一个作家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因为作家的职业决定了写作才是他最神圣的职责。如果一个人只有作家的名号,没有小说、诗歌,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那么算个什么作家呢?什么叫作家?因为他写了作品;什么叫著名作家?因为他写了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什么是伟大作家?因为他写出了能够影响全人类的伟大作品。所以作家的名号是建立在作品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作品,那么你这个作家的身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当然我想每个人都不彻底,我也不彻底。
莫言
做事半途而废,说话有头无尾都是坏事。这世界上的万恶之源乃是半吊子精神。
斯蒂芬·茨威格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莫言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千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
2012年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稿
莫言
一个人可以改变说话的腔调,但他无法改变下意识地打出的喷嚏的声音。一个人可以将他的单眼皮改成双眼皮,但无论多么高明的手术也无法改变他的眼神。
莫言
“莫言”这个名字其实是个矛盾体,因为“莫”是不可能的意思,而“言”则是说话、写作的意思。这也是我自己内心的一种写照: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作家,但我仍然要努力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想写的作品。
莫言
一个人可以改变说话的腔调,但他无法改变下意识地打出的喷嚏的声音。一个人可以将他的单眼皮改成双眼皮,但无论多么高明的手术也无法改变他的眼神。
莫言
世上的人大半不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且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意倾听别人说话。
村上春树
正在学说话的孩子应该只听他能够理解的词语,也应该只说他能够清晰发音的词语。他所做的种种努力会指引他重复同一个音节的发音,就好像他在练习如何清楚地发出那个音一样。如果他开始结结巴巴地说不明白,不要企图弄明白他的意思。指望别人总是倾听自己说的话,也是一种专横的表现,对孩子没有好处。你只须仔细地关注他真正的需求,并让他努力设法使你明白他说的其余的话。你仍然不应那么急于让孩子说话,一旦他感受到了说话的用处时,就会自己学着说话。
卢梭
真的,据说,很晚才开始说话的人绝对不如其他人说话那么清楚。但是,他们说话犹犹豫豫,并不是因为他们说话说得迟。恰恰相反,他们说话说得迟是因为他们说话犹犹豫豫。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他们这么晚才开始说话呢?难道是他们需要说话的时候较少吗?还是大人鼓励他们说话较少?恰恰相反,人们一发现孩子说话说得迟,就会焦虑不安,并开始强求他们开始说话,而且要他们比较早就能清晰表达的孩子说得还要多。这种错误的热情反而卓有成效地让孩子的言语变得混乱。如果不那么着急,他们将会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说话,让他们的言谈变得更加完美。
卢梭
母亲和其他孩子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们得以练习让远处的人能听到他们自己说的话,并根据将他们与说话对象分开的距离远近调节声音大小。这才是学习发音的真正方法,而不是结结巴巴地嘟哝出几个元音,送到时刻关注他们的乳母的耳朵里。所以,如果你问一个农家孩子某个问题,他可能非常害羞而不回答你的问题,但只要他说,他就会说得很清楚。然而,城里的孩子必须由乳母来充当翻译,如果没有她在一边翻译,别人根本就听不明白他齿缝里嗫嗫嚅嚅地在说些什么。
卢梭
男孩或女孩说话口齿不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他们的发音器官生来就与我们不一样吗?不是!而是他们使用发音器官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一个小山丘正对着我的窗户,那一带的孩子经常聚集在那里玩游戏。虽然他们距离我足够的远,但我依然能非常清楚地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并经常为这本书搜集合适的素材。每天我的耳朵都会欺骗我,让我弄错他们的年龄。我听到的是十岁孩子的声音,可我抬眼看过去,看到的却是三四岁孩子的身高和样貌。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来看我的那些城里人以及我就这件事情咨询的人们,都和我一样陷入了同样的错误。
卢梭
他们的孩子说话的时候既没有恳求人的语气,也没有恳求人的态度。他们求人如同命令人一样傲慢,甚至比命令别人还要傲慢,好像这样做别人就更加会服从他们。很显然,“如果你乐意······”这句话到了他们口中意思就成了“你这样做我很乐意”;“我求你······”则成了“我命令你······”
卢梭
如果过早地硬要孩子说话,他们就没有时间学习正确地发音,也没有时间理解大人让他们说的那些话。然而,如果任由他们自己去发展,他们首先会练习最简单的音节,然后在这些音节的基础上逐步加上他们的手势表达的含义,在学习你教的词语之前,他们会教给你他们自己的词语。这样一来,直到明白了你教的那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他们才会学着用它们。因为不慌不忙地用你教的那些词语,他们一开始会仔细观察你使用它们是用于何种意义,当他们确信自己明白了那些词语的意思时,就会采用它们。
卢梭
虚幻和沽名钓誉。当统治依赖舆论的时候,统治本身就具有奴性,因为如果你借助别人的舆论统治他们,你也会依赖他们的舆论。要按照你的意愿领导他们,你自己就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为做事。只要他们一改变想法,你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做法。接近你的那些人,只需要设法影响你统治的那些人的想法、统治着你和你最爱的人的想法、你自己家人的想法,或者他们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即使你拥有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那样的天分,所有的大臣、朝臣、祭司、军人、仆人、说话含混不清的人,乃至小孩子,也都能把你放在军队中像指挥一个孩子似的领导你。不管你做什么,你实际的权威绝不能超越你自己的才能。一旦你必须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事情,就必须把他们的意志当成你自己的意志。你可能会不无骄傲地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万民皆是我的子民。”就算是这样吧,但你又是什么呢?你是你部长、首相的臣属。你的部长、首相们又是什么呢?他是他们的办事员、秘书和情人的臣属,是他们仆人的仆人。你抓住一切,将一切占为己有,然后你又用双手大把大把地往外抛银子;出台你的战争计划;修筑绞刑架和战车;发布各种法令;成倍地增加你的密探、士兵、刽子手、监狱和锁链。可怜的人,渺小的人啊!所有这一切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你不会得到更加细心的侍奉;你也不会受到别人更少的劫掠或欺骗;你也不会获得更加绝对的权力。你会不断地说“我们想这么做”,那么你就会不断地做别人想做的事。只有遵循自己意愿的人,才不需要借用别人的手臂来实现自己的意愿。由此可见,天底下最大的好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做他能做的和他喜欢做的。这就是我的基本准则。将这个准则应用于儿童,就会得到各种教育原则。
卢梭
还有一个更大的恶习,也是一个不那么容易阻止的恶习,那就是人们总是催促孩子说太多的话,就好像人们担心孩子不会自己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一样。然而,这种轻率的压力产生的效果与人们的初衷恰恰相反。孩子会因此说话说更晚,而且言语更加混乱。过度地注意他们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会让他们说得非常清楚,但这样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几乎都张不开嘴,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因此形成了发音不好和言语混乱的毛病,这将持续他们的一生,而别人也几乎难以理解他们说的话。
卢梭
当孩子开始说话时,他们就会哭得少一些。这是非常自然的一种进步,因为一种语言取代了另一种语言。如果他们能用语言说出某件东西弄疼了自己,他们为什么要用哭来表达呢?除非那种疼痛太过强烈,无法用语言来传达。如果他们仍然用哭来表达自己,那就是他们身边那些人的错。一旦爱弥儿会说:“它弄疼我了。”就只有非常剧烈的疼痛才会让他哭起来。
卢梭
让他随便叽叽喳喳地说话、提问、说说,让他问,让他不受拘束地想谈论什么就谈论什么,而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所讲的那些道理在他心中变成了多么奇怪的样子。他把每件事情混为一谈,并把所有的事情弄得颠三倒四。有时候,他还会突如其来地反驳你几句,让你感到烦躁和痛心。他要么会把你弄得沉默不语,要么会让你叫他闭嘴别再说话。一个平时那么喜欢说话的人,现在却沉默不语了,他会怎么想呢?如果他占了上风,并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你就和教育他说拜拜吧。因为从那一刻起,所有的都完了,他再也不会努力地学习,而会努力地和你唱对台戏。
卢梭
«
1
2
...
31
32
33
34
35
36
37
...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