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自身
在我内心的深处,有久久俯瞰无底洞的昏胀之感,我来到维也纳一周后离去,始终不能摆脱自身的苦恼。
加缪
积习的遮幕,心安理得的言行织成的熨帖外衣,全都徐徐升起,终于揭示出焦虑的苍白面容,人面对的是自身:我看他未必幸福,但惟其如此,旅行又启示了他,在他与事物之间出现极大的不协调,在不那么坚定的心灵中,人间的音乐更容易渗入。
加缪
我的内心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我的灵魂对自身很不耐烦,仿佛和一个讨人嫌的孩子在一起;灵魂越来越不安宁,且始终如一。
费尔南多·佩索阿
健康的家庭允许每个成员在情感上独立,有自己的思想,能体验自身感受的同时又能与其他成员保持感情联系,既不过于紧密也不过于疏离。
伊莱恩·卡尼·吉布森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家庭息息相关,也与其自身的心理过程和情感模式有关。
伊莱恩·卡尼·吉布森
骄傲是大多数人对自身的一种评价,虚荣则是希望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简·奥斯汀
完全没有必要将邪恶归结于超自然因素,人类自身就足以犯下任何一种恶行。
约瑟夫·康拉德
人追求正义不是出于“生活的智慧”,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我们在面对多种选择时如能自律于正义,便使理性成为了活动的自由因,从而成全自身的自由。
罗翔
万事互为效力,任何人都可以既是他人的手段,又是自身的目的。如果人只是手段,这会走向毫不掩饰的极权主义。如果人只是目的,那也会走向过于放纵的个人主义。因此,不能因为存在对他人的利用就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而要看这种利用是否已经变成剥削。
罗翔
在文学中,我们可以丰富我们人生的体验,文学来源于现实,虽然从表面上看主人公是虚构的人物,但他们都是现实的折射。文学可以让我们知道人生的多样性,人生不同路径的不同结果。因此,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到面临相同情境应该如何抉择。文学作品还能极大地培养人的同理心,文学中无数个体的悲欢离合、命运多舛能让我们体会人生的苦难与无常,我们会思想自己也是血肉之躯,苦难随时也会临到自身,故会感同身受,更会深刻领悟约翰·多恩的布道辞“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罗翔
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这样的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而且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
路遥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这就是我们对一个平凡世界的死者所能够做的祭文。一个普通人的消失对世界来说,的确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路遥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所谓理想,我认为这不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当然,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般受苦。我也感到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了。但要摆脱这种沉重是不可能的。再说,千百万人都这样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
路遥
直到在那远离故乡的地方发生过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悲剧后,他才理解了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幸福又有多少苦难!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
他常说,过分爱动物的人可能会对人类自身做出至为残忍的事来。还说狗并非忠诚,而是卑躬屈膝;猫则是机会主义者和叛徒;孔雀是死神的传令官;金刚鹦鹉不过是惹人厌的装饰物;兔子助长贪婪;长尾猴会传染欲火;公鸡则该遭天谴,因为正是它造成了基督三次被人否认。
加西亚·马尔克斯
革命虽然进行,但社会上旧人物还很多,决不能一时变成新人物,他们的脑中满藏着旧思想旧东西;环境渐变,影响到他们自身的一切,于是回想旧时的舒服,便对于旧社会眷念不已,恋恋不舍,因而讲出很古的话,陈旧的话,形成这样的文学。这种文学都是悲哀的调子,表示他心里不舒服,一方面看见新的建设胜利了,一方面看见旧的制度灭亡了,所以唱起挽歌来。但是怀旧,唱挽歌,就表示已经革命了,如果没有革命,旧人物正得势,是不会唱挽歌的。
鲁迅
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弥补,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心灵的宽慰。
培根
美好的容颜包藏着堕落的灵魂;君子淑女拿德行当做掩盖他们隐秘的的罪恶的面具;徒有其表的强者由于自身的弱点而失去了勇气;正人君子原来道德败坏;贞洁女子原来淫乱放荡。
毛姆
这是往昔的最终遗存,这往昔日渐衰落却不会彻底消亡,因为它在自身之中无休无止的败落下去,每过一刻便向彻底灭亡更近一步,却永远无法抵达最终的终结。
加西亚·马尔克斯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莎伦·布雷姆
«
1
2
...
18
19
20
21
22
23
24
...
64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