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毕业
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士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
梁文锋
总监以上有“EMBA进修方案”;中低层管理人员有“管理干部培训班”;底层员工比如配送员有“十百千培训工程”;新毕业大学生有“管理培训生项目”。这些培训对员工都是免费的,而且没有锁定期!培训结束离开京东无需任何费用补偿。
刘强东
一个人本科毕业之后,应该有能力自学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李笑来
有一次音院音乐学系的几个学生问我毕业出路问题,我说:音乐学不是一个职业技巧,而是一种素质基础。与音乐学直接相关的职业寥寥无,与音乐有关的职业也为数不多,但如果把音乐学当做一种人文基础,个人素质,再通过培训或实践获得具体技能,则人生选择就无限宽广。此观点对文史哲数理化学生通用。
徐小平
春节假期里有高中同学在微信上发当年毕业纪念册里的内容,我才意识到原来十几年前我就这么喜欢「信心」和「耐心」这两个词了。
王兴
属于他们的网络世界,一到毕业的关口,便显示了二次元的无力,便捷的电子设备,除了让他们更快地叫上快餐,更方便地办理“花呗”,现实的逻辑,依然没有改变。
黄灯
在被子女的教育吸干一个家庭的水分后,干瘪的父母,正等待孩子大学毕业以后的回馈。
黄灯
在我的学生中,悄悄流传一句话,“你努不努力,取决于你毕业以后是住龙洞,还是住天河北”。
黄灯
一种直接的、功利的、交易的知识传达,一种理论的、虚空的、逻辑的知识训练,这就是我博士毕业以后,进入一所没有专业依托的公共课堂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黄灯
他们甚至有意无意地转过头去,从不直面大学毕业的起跑线上,同样年轻的躯体去向却千差万别的现实。他们认定个人奋斗,自动剥离个体与时代的关联,在原子化、碎片化的具体语境中,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被轻易转移到了个体的机遇、命运和努力程度上,个体层面学生与命运的抗争,和整体层面学生无法与命运的抗争,两者构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黄灯
他们的去向,更是在严酷的择业竞争中,有着触目可见的天花板。根据我的观察,在中国大学的层级分布中,不同级别的大学,学生去向会对应不同的城市。顶级大学对应的是全球最好的城市;重点大学对应的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大学对应的是中小城市、乡镇甚至乡村。一层层,一级级,像磁铁吸附着各自的隐秘方阵,干脆利落,并无多少意外发生。任何群体中,若要跨越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和阶层,个体要经历怎样的内心风暴和艰难险阻,只有当事人知道。作为二本学生,他们踏进校门,就无师自通地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没有太多野心,也从未将自己归入精英的行列,他们安于普通的命运,也接纳普通的工作,内心所持有的念想,无非是来自父母期待的一份过得去的工作。毕业以后,他们大多留在国内、基层的一些普通单位,毫无意外地从事一些平常的工作。
黄灯
我看了follow哈佛毕业生的一个访谈调研,得出来的结论是: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幸福与财富没有必要的线性关系,而与亲密关系有关,这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但芒格又上一层楼:幸福要降低期望值,跟别人无关,只跟你的内心有关,内心有多强大、期望值有多低你就有多幸福。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徐新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读书,是全年级的最后一名,他也能挺着胸脯从学校毕业,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有自己一技之长或用武之地的人,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就。给监狱里少送一个罪犯,比给清华北大多送一个学生,更代表教育的成功。
魏智渊
有一次,在央视《对话》栏目,人们问他毕业于那个学校,他(注:指潘石屹)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告诉全中国广大“名校情结”受害者,他毕业于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让他的母校狠狠地扬一下名,让他的校友以及所有非名校出身的人,大大地出一口气!但可惜,老潘从头至尾,就是不肯说出他母校的名字,搞得我以为他毕业于某个秘密军校。
徐小平
我在加拿大就读的学校并不有名,但这所大学对于我却是如雷贯耳,因为我毕业于那里……这所学校其实也就出了两三个世界级名人——比如:加拿大前总理约翰蒂芬贝克,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Canada,加拿大前总督瑞纳提辛former 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以及、以及、以及新东方前副校长徐小平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New Oriental School!
徐小平
射击需要三点一线才能击中目标,读研过程中也有"三点一线"的概念:这个"三点"是:读研前的背景、读研后的学位、毕业后的工作;这个三点必须符合"一线"的要求:即必须专业相等或行业相等,至少必须是大致相等。
徐小平
(背景:主人公北大英语专业毕业,去了日本留学)你去日本之所以是一个错误,是因为你的选择包含了留学领域里所有愚蠢的因素:中国不值得工作,美国也不必要追求,事业没有必要考虑,能力没有必要挖掘。时间可以浪费、青春可以耽误、去日本只是为了去日本,结果把留学变成了流放,你甚至连那些去日本打工的上海人都不如。上海人去日本打工,这也算是一种人生目标:含辛茹苦,背几年尸体或让尸体背着自己,在厨房、工地做一个行尸走肉扫地洗碗、拔麦子脱坯,辛辛苦苦挣上一笔钱回到浦东创业过日子,并不是什么不值得尊敬的追求!
徐小平
有一次中央音院音乐学系的几个学生问我毕业出路问题,我说:音乐学不是一个职业技巧,而是一种素质基础。与音乐学直接相关的职业寥寥无,与音乐有关的职业也为数不多,但如果把音乐学当做一种人文基础,个人素质,再通过培训或实践获得具体技能,则人生选择就无限宽广。此观点对文史哲数理化学生通用。
徐小平
一个中国大学毕业女生,去美国读完JD,法律博士,去年年底在纽约,她问我去哪里发展?我鼓励她回国。她回来才两星期,她面谈过的五家公司,都特别想请她加盟,包括我的真格基金——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回国有巨大优势,很多人也想回来,但需要有人轻推一把。上帝只救自救者,小平只推想推者。
徐小平
本科生该不该创业取决于个案。微软、Facebook和苹果的创始人大学都没有毕业。但创业过程是艰难的、创业道路是曲折的、创业者常常会遇到山穷水尽的时刻。所以,本科生想创业,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鼓励和支援,是非常重要的。在重重反对和压力下硬着头皮创业,往往会使人心力憔悴。
徐小平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