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其实
孩子,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没时间关心你,让你没有安全感,对不起!其实,爸爸为了你做什么都可以,我爱你!
成龙
一件事情,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在历史上,表面上的东西比实际的东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实的东西总是压倒真实。但如果对文明作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最美好、最有传奇色彩的东西正是文明的真正支柱。
古斯塔夫·勒庞
我们可曾了解在人类历史上起重大作用的伟人们的真实生活?比如赫拉克利特、佛陀、耶稣或穆罕默德很可能不知道。其实,他们的真实生活如何,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想了解的,是民间传说所创造的伟人。群体感到激动人心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而不是真正的英雄本人。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现实中的真实英雄。
古斯塔夫·勒庞
在我们的主体性认同中,玩具作为内容会不停地变化,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主体性认同的内容会越来越多,我的名字、我的父母、我的工作、我的社会身份、我的钱财、我的家庭,等等。无论内容如何变化,主体性认同的结构都始终如一。这种结构其实充分说明了“我”并非一个逻辑实体,正因为“我”不存在,所以我们常常忽略这个事实。但同时这种隐性的事物对我们自身的禁锢其实最为强力,就好像思维模式这种思想层面的隐性存在,虽然不可见,却经常将人置于思维定式的旋涡当中,令人不可自拔。
李善友
我们在《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中讲过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其实第二曲线根本不是为了解决第一曲线的极限点问题,而是构建一个新的系统,让第一曲线的极限点变得无关紧要。这就是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创新。破界创新是混沌大学创新模型之王,强烈建议读者反复阅读这部分内容,不是看具体的内容,而是寻求同频共振。
李善友
为什么说哥白尼引导了天文学的革命呢?他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新的逻辑?其实并不是,实际上,哥白尼引导的天文学革命起始于他发现了旧系统的逻辑失洽。他提出日心说,并不是因为他发现了某种新逻辑,而是他想改变当时已经失去效力的天文历法。
李善友
所谓客观,其实一直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因为只要具备“观”的过程,客体就会被主观认知覆盖;甚至连“真理”都是一个自我背叛的词,“真”经过“理”的过滤就会失真。
李善友
所谓反共识,其实就是将批判性思维、普遍怀疑、不可知论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李善友
视觉只能感应到对象全部属性中的感光属性,且只能感应到部分光段(700~400纳米波长),俗称“可见光”。其实肉眼可见光在所有的频段中,只占了仅仅十万分之一。
李善友
芒格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思维层次的病叫作“锤子综合征”。简单来讲,如果你的手中只有一把锤子,你满世界看到的都是钉子。往深刻的角度剖析,我们自认为是在使用大脑进行思考,其实只是用大脑中既有的思维模型在思考。如果外界在我们的大脑中植入了某种思维模型,我们自然就会用这种思维模型来思考。但是,如果这种思维模型是错误的,或者只用一种思维模型来看待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出现扭曲,这就是所谓的“锤子综合征”。
李善友
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其实表达的也是主体性认同的结构,正因为“我”在思考,所以“我”才存在。在这个结构中,不可知的“我”占据了主体的地位,而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我”的思考却被常常等同于“我”自身来看待。这种常规的认知习惯,实际上导致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那就是人类的思想和语言会持续性地陷入二元对立的矛盾中。
李善友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说过,“哲学家的事业在于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如果你有机会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你会发现生活、工作中很多所谓自明的东西,其实都是假设。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认知边界。
李善友
当我们讨论企业文化时,天然地认为这个词是好词,我们认为只要公司有企业文化,公司就会发展良好。其实错了,任何文化一开始都是为了维护载体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生存。但是环境会发生变化,所以最后几乎所有文化,在变化的环境里,都会变成对载体的戕害。如何破除这种戕害?答案是改变思维结构。
李善友
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则提出了一种更加直接的说法,“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就像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人类简史》中说过的一样:“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地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李善友
除了视觉,其实还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所感知到的事物,都是我们的大脑对外界的主观认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生存的真实的世界,可能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声音,它们都是假象。正如释迦牟尼在《心经》中所说的那样:“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李善友
柏拉图在著名的“洞穴隐喻”里说,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洞穴中。你看着墙上的影子,以为那是真实的世界。其实,是火光把洞穴之外的活动,用影子的方式投射到墙上而已。由于你生活在洞穴里,并不能意识到这一切。
李善友
事实上,坚守使命的马斯克,他的内心有一种极度的孤独感。马斯克说过,实现任何大目标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就是“意志”。敢于梦想大目标,并实现它,其实是极度孤独的,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因为在实现目标之前,由于目标的“不切实际”,没有人会相信你,也没有人会支持你。
李善友
当我们讨论企业文化时,天然地认为这个词是好词,我们认为只要公司有企业文化,公司就会发展良好。其实错了,任何文化一开始都是为了维护载体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生存。
李善友
所以,一件事情,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如果对文明作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最美好、最有传奇色彩的东西正是文明的真正支柱。在历史上,表面上的东西比实际的东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实的东西总是压倒真实。
古斯塔夫·勒庞
迄今为止,彻底摧毁过于残旧的文明成了群体最明确的任务,其实,并不是到了今天它才担此角色。历史告诉我们,一种文明,当它赖以生存的道德力量失去影响时,它也就被那些无意识的粗暴的群体最后解体了,用“野蛮”二字来形容群体是恰如其分的。
古斯塔夫·勒庞
«
1
2
...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
184
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