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批评
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马歇尔·卢森堡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马歇尔·卢森堡
对所在的社区乃至对全社会的责任,即使有的时候坚守本色会让你遭受批评或与人产生冲突。
约翰·轩尼诗
可以参照巴菲特很久之前说过的一个建议: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我努力遵循这个建议,虽然并不总能做到,但它确实给我的人生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埃里克·乔根森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步骤一:提高认识。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养成好习惯。步骤二:明确规范。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三个月或半年培养一个习惯,不宜贪多贪快。步骤三:榜样教育。一般来说,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而少年儿童最崇敬榜样,用各种方式进行榜样教育是最有效的。步骤四:持久训练。一个行为的形成一定要训练21天到90天以上。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步骤五:及时评估。习惯培养过程需要用各种方式评估/表扬/引导,孩子一定要及时地表扬。步骤六:形成环境。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或家里都会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批评帮助,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孙云晓
如果你的天平是失衡的,想办法让那个天平从批评对方,转为找出对方值得欣赏的特质。这样做不仅对伴侣关系或家人关系很重要,对你的生活也很重要。我从小成长的家庭比较偏重批评,而不是欣赏,我必须努力改变这一点。展现善意不是自我牺牲或缺乏自信的象征。善意不是指你生气时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你会说明你的感受及原因,但不会责怪或侮辱对方。
菲利帕·佩里
在亲子关系方面,过去如何影响着现在。孩子常会勾起我们内心旧有的感受,导致我们面对孩子时,不小心就因为那些被勾起的情绪而产生反应。因此,经常检视内心,多做自我批评,对父母来说极为重要,以免把破坏力传给下一代。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在心理上不断地回忆你过去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或感觉悔恨,这时你将错误融入了“我”以及“我的”之中:你将它变成了自我感觉的一部分,这时它就变成了心理时间。心理时间始终与错误的认同有关,不能宽恕意味着心理时间的沉重负担。
埃克哈特·托利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卫蓝
不管他们多么令人失望,你都不要批评他们本人,只能批评他们的行为。青少年可能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他们真的需要被爱的感觉。
托尼·利特尔
记住,是你赋予了自己的生活意义,而非旁观者的掌声或批评。
岸见一郎
批评的最后一句话一定要让对方说。
李天田
批评可不是告诉对方他怎么错了,而是告诉他怎么才能对。批评不是要让他“服”,而是告诉他怎么才能对。批评不是要让他“服”,而是要让他好。
李天田
批评=控制环境+定义问题+刷新动作+设定反馈点+完成重启。
李天田
作品完成之后就不要再批评了,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与作品一起成长;最有效的帮助是创作过程中对作品提出的批评。一旦作品完成,孩子的兴趣也会很快消失,过分强调最终结果,可能会忽略创作本身的重要性。
维克多·罗恩菲德
如果一个孩子无法自由表达,那说明一定有东西妨碍了他的自信心。通常,妨碍的原因有三种。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错误批评。批评孩子的作品看起来不像,或“不够好”,或给孩子作范画。由于孩子对这样的批评没有判断能力。于是他就采取了一种“我不会画”的逃避态度。第二种原因,孩子无法回忆起绘画对象的特征,或是脑子里一片空白。第三种,孩子习惯了复制和临摹的方式,所以一旦没有了参照物,他们就觉得没法创作任何东西。
维克多·罗恩菲德
他有时候会努力但这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头脑中“应该如此”的概念驱使的。这些孩子很在意自己能否被他人赞扬和接纳,所以他人的一点点批评意见都会让他们焦虑万分。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就失去了行为的自主性,由此陷入另一种循环:不断寻求安全感。防御型心智模式就此产生。这种循环是防御的、向内的。陷入这循环中的人会变得关注自我,总是想很多,却很少行动。他们的自我发展会因此受限。
陈海贤
批评本身就是对压制的反脆弱性反应,错误的发现者乐意看到被批评者的反击,以验证一些想法。
塔勒布
生活里有四件事会让人紧张起来:第一,发生新情况;第二,出了之前没想到的事;第三,发生了让你觉得自己可能会受到伤害、挨批评或者感到尴尬的情况;第四,出现了你觉得自己难以把控的局面。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彼此珍惜、和谐相处,是基于爱与关心基础上的携手成长、共享教育美好。就像孔子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样,尽管其中也有批评,但学生不会觉得无地自容,而是以深受教益的心态来看待,师生所在的那个场是融洽的、自在的。
张贵勇
«
1
2
...
10
11
12
13
14
15
16
...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