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大家
没有治疗师的出现,团体是嬉闹的,而治疗师的出现则严肃地提醒大家身为一个成人应负起的责任。
欧文·亚隆
我喜欢的形式,是有困扰的成员在一开始便对大家宣布“今天我需要一些时间”,便会将焦点转向有需求的任何一位成员。
欧文·亚隆
个人微创新的第一种身法:转身。不要跟大家伙们去拼产品经济,一定要进入体验经济。第二个身法:立定。转身之后立定,而不要去跑步。
罗振宇
我们的决策框架明确界定了谁是做决定的人(Decisions)、有否决权的人(Veto)、提出议案的人(Proposal)和意见提供者(Input)。我们既想要通过共识达成决定,也要面对每天要做的决策数量非常巨大的现实。我们一致同意,每个做决定的人都应尽可能地寻求大家的共识,但如果时间不够或者总是有人持反对意见,名字后面带有D字母的人有权一锤定音,而其他人都必须支持他的这一决定。
黛安娜·塔文纳
我们通常不相信预测,认为预测建立在趋势的基础上,而趋势不为人所信。人们认为趋势就是赶时髦,今天很热门,但会持续多久呢?大家都知道时尚是怎么一回事,来得快也去得快,时准时不准,就像赌博。
丹尼尔·伯勒斯
我的职责,便是让大家在创意和实践上遇到困难时不忘终极目标,帮助大家通过最合适的途径找到解决方法。
罗伯特·艾格
没有什么规章手册能告诉你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但你通常需要试着认识到,面对一个牵涉重大利益的项目,往项目工作人员的身上施压是收效甚微的。将你的焦虑投射到团队的身上,往往适得其反。表达你与团队分担压力,和大家共同奋战,以及表达你需要大家拿出好的结果以减轻你的压力,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虽然很小,但却能造成完全不同的效果。
罗伯特·艾格
我便可以给出这样简单而真诚的答案:“我无力改变过去。我们可以讨论学到的经验,也可以确保将这些经验用在前进的路上,但是我们没有任何重新来过的机会。大家想要知道的,是我将带领公司踏上的道路,而不是公司走过的老路。以下就是我的计划。”
罗伯特·艾格
一粒沙、一世界,再平凡渺小的岗位,只要大家思想统一、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田涛
最好的团建,就是带着大家一起打胜仗。
剽悍一只猫
大家都在迷途中,人人需要指南针。
林桂枝
如果每个人都有强有力的外来动机去学习,学校的日子会好过很多。在这种环境下,学校不是非得把教材教得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内生动机,只要提供必要教材,大家就已经感激不尽。学生有着强大的外部压力来主动努力学习。相反,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来动机,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学校需要自己想办法来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时候,能让学生付出努力去学习的,只有内生动机。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最近在读书时,我还发现了一个SMART原则的创新变体,很有意思,在这里也一并分享给大家。不过下面版本的五个维度过于“激进”,表述也不如原版具象,尤其是S、M和A的意思有些重叠,所以我更建议大家遵循上面介绍的经典版SMART原则。S: Stretching,“延伸的、更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的”;M: Motivational,“激励人的、给人动力的”;A: Ambitious,“野心勃勃的、雄心壮志的”;R: Rewarding,“有收益的、有回报的”;T: Trackable,“可追踪的、可跟进的”(和原版里“measurable”的意思相近)。
李柘远
第一是从文字位置上来说,一篇文章最开头的部分,更可能是次重要,也就是“不太重要”的内容,因为多数时候只是在交代背景信息,尚未开始阐述关键论点,而文章的中间偏后部分(有时会延伸到结尾段),通常是相对重要的部分,包含了所有关键论点和信息。第二是如果某部分文字还穿插有列表、图片、引述等辅助内容,就很有可能是较为关键的内容,大家尽量不要忽略。
李柘远
理论不在于新不新、深不深,更不在于正确不正确,而是能不能形成沟通性。可沟通性非常重要,哪怕是一个浅显的理论,但它一下子调动起对方的思想,把对方转变成一个新的主体,那这个理论就是革命性的。找到能引发共鸣的语言其实是很难的,不仅要对静态的结构,而且要对形势、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精确的把握,才能够讲得简单,勾起大家的共鸣。
项飙
传统知识分子的目的不是反思,而是诠释,给出一个秩序,给大家一个世界观。反思是法兰克福学派普及起来的,它本身是很现代的,就是说大家不需要知识分子阐释世界的基本秩序,而是需要对世界秩序做批判性的分析。这确实是因为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实践当中,每个人反思的动机、能力和工具都比较有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一天过完,把任务完成,因为有分工,大家都要线性地往前进。反思的意思是,你要阻止自己,要把自己停住,不要线性地往前冲,想一想为什么今天要这么做,不能用别的方式。这个精神可能是有意思的一点。
项飙
年轻人对前一辈的逆反、对政治正确的反感都是诚实的,但是这个诚实真的代表了我们对现在的实践的更好理解吗?表达了我们对历史的新的认识吗?不尽然。大家感觉到的民粹主义,现在真的成了一个全球现象,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是“诚”和“真”之间的断裂。
项飙
建设小世界,是要投入的,不是整天喝喝酒、说说话就可以,需要有细致的行动计划、目标、资源,又不能太多。有很多协调工作去做。比方说大家组织了很多读书小组,就要借书复印,这是有人投入才能达到的。这就是生态,一定要结合,既要有明星式的人物,也一定有托底式的人物,但明星和托底的人一定要感觉到他们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关系。
项飙
我是中国人,这不是一个骄傲不骄傲的问题,我就出生在这个文化里面,就跟我是温州人一样,我出生成长在中国七八十年代一个南方中小城市,这是命,一定要百分百去拥抱它,嚼透它。在这个意义上,我的身份认同很清晰。大家现在说的身份认同有另外一层意思,好像认同了一个东西,就要捍卫一套价值,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继承一定的文化气质,这个因果关系对我来说不存在。
项飙
今天全国需要几千个、上万个乡绅,如果他们能够发掘、系统化地方的声音,就很有意思。地方的声音就是强调它的多元,这会给中国的长治久安打下很好的基础,像中国这种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不能铁板一块,而要像铁索桥那样,这边松下去,那边翘起来,是一个灵动的有机体。只有把那个局打破之后,地方社会文化的自主性、经济和上层设计的统一性,才能够结合。如果没有地方社会在文化上的这种自洽,大家都往中心挤,其实是蛮危险的。
项飙
«
1
2
...
19
20
21
22
23
24
25
...
75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