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理解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古典
如果不理解系统,即使看到一切,你也什么都看不见,你只是“look”(看),而并没有“see”(看到),更不要说“insight”(洞察,英文原意“看懂”)。世界属于能看懂系统的人。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行。如果你看不懂系统,就是现代世界的睁眼瞎。
古典
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永远是小部分。他们理解世界的趋势,了解科技的力量,有更加成熟的心智模式、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快的迭代速度,即使短期笨拙,长周期也一定比你跑得快——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
古典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古典
电影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第一个阶段是“见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地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见世界”:带着这些对自己的理解上路,你会碰得头破血流,你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第三阶段,就是“见众生”:高手当久了,胜胜负负,你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古典
第三种时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每一代人在时代中都有自己的站位,时代不淘汰新人,也不淘汰老人,只淘汰站着不和它玩儿的人。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个体都崛起的时代,顺应时代的人跃迁式崛起,其他人舒服地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留下少数巨人、一堆侏儒的时代。
古典
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行。如果你看不懂系统,就永远无法理解事情的本质。世界是个大系统,世界属于能理解它的人。
古典
所谓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古典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的事。家庭是帮助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只有当父母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意义,用爱和尊重去对待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让他们自由成长,绽放自己的光芒,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快乐,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进步。
朱永新
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父母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影响父母自己的行为,也将传递给孩子。我认为任何改变都不会迟,当然如果过了关键期人是很难改变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己所能走近教育、理解教育。
朱永新
爱的意义也很明确,那就是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什么是“丰富的环境”?我的理解就是,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美好事物相遇的机会,尽可能让孩子尝试和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可以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与自己相遇,在与自己相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什么是“稳定、安全的环境”?我的理解就是,要尽可能让孩子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伤害,儿童成长早期的安全感对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对父母和周边环境的信任会让孩子更加阳光、轻松、自然地适应外部世界,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与合作。父母的陪伴和同伴给予的温暖在儿童成长的早期也至关重要。什么是“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这与稳定、安全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完全互补的,因为孩子对外部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而好奇心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孩子生活的世界里没有变化和创新,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朱永新
孩子不仅需要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理解因果关系,才可以从一个更深入、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也就是说,这些信息可以促使他们未来学到更多的知识。
朱永新
父母和其他养育者不需要教授孩子太多知识,而“只需要让他们去学习就可以了”。因为,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强大的学习能力,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向别人学习,他们非常善于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加工这些信息 。
朱永新
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的特殊关系,也许最好借用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朱永新
我不喜欢以给贴纸或贿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因为那比较像在评判行为,而不是在培养关系。孩子从那种方式中学不到抗挫折能力,学不到灵活应变的能力,学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不到如何为他人着想。以贴纸来奖励行为是一种操纵伎俩,如果我们这样操纵孩子,将来他学会操纵我们与其他人时,你可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应该学习理解孩子,而不是以操纵的方式让孩子想要收集星星贴纸。
菲利帕·佩里
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麻烦时,你不能把它想成那是孩子的选择,仿佛成人做选择那样。孩子希望获得你的爱,想与你联结,想跟你当朋友。有时他迫切渴望你的关注,即使从你那里获得负面的关注,也总比得不到关注好。在孩子的身边管理你自己的情绪时,如果你能理解导致孩子做出那些麻烦行为的情绪与环境,那会更有帮助。
菲利帕·佩里
你需要的支持,是一个真正倾听你的人,一个理解你的意思、接纳你的所有感觉的人,他就像某种平静的容器,包容你的一切。那个人之所以能够平心静气,是因为他知道,无论你有什么焦虑或经历什么厄运,那些事情终究都会过去。他的温和乐观可以帮你渡过难关。
菲利帕·佩里
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另一个孩子紧紧抓住的玩具上移开,以避免他们发生冲突——那样做并不会帮孩子理解现状,也不会帮他们学习如何面对冲突。
菲利帕·佩里
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无论孩子或成人。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菲利帕·佩里
当你对孩子发飙或表现出过于激动的情绪时,是因为你必须用那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你感觉到你在孩子那个年纪所经历的感受。你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可能触发你过去的绝望、渴望、孤独、嫉妒,或不自信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你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
菲利帕·佩里
«
1
2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
195
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