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情感
母亲就像一个孩子,在找寻一个可供支配的对象。尽管这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孩子确实是合适人选。孩子无法逃避,就像自己的母亲小时候一样,他可以被塑造成大人想要的样子。大人可以从他身上获得尊重,可以指望他体会自己的情感,可以被孩子爱慕和欣赏,在孩子身边会感到自己很强大。
爱丽丝·米勒
真实自体处于不沟通状态,因为它必须被保护起来,在病人身上没有什么比他的真实自体藏得更深的了。当病人历经苦痛,接近真实自体时,他们身上仍有这么多真挚的情感在掩饰、否认和自我疏离之间夹缝求生,并最终流露出来,这就像是见证奇迹一般。但是倘若我们认为,在病人的虚伪自体后面隐藏着一个得到充分发展的真实自体,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人是没有自恋障碍的,他只是在有意识地保护自己。
爱丽丝·米勒
抑郁可以理解为自我丧失的信号,而自我丧失主要体现在否定自己的情感反应和感觉。这种否定始于童年中因为害怕失去客体的爱而进行的至关重要的适应性改变。随后,在客体投射的内心形象的影响下,这种中否定延续了下来。因此,抑郁向我们暗示了病人身上存在一种早期的障码。
爱丽丝·米勒
如果自由的根基在童年就被切断,那么这种自由就无法实现。因此,自恋障碍的人只有不再害怕童年早期强烈的情感世界,才可能找到他的真实自体。
爱丽丝·米勒
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各种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傀儡,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到依靠。也就是说,他要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情感,并有能力把它们表达出来。
爱丽丝·米勒
如果母亲不仅无法满足孩子的自恋需求,而且她自己的自恋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会发生什么么?她会全然无意识地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自恋地占有孩子,尽管她的初衷是好的。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母亲对孩子没有强烈的情感上的关爱。
爱丽丝·米勒
马勒在她的书中写道:“母亲特别的无意识的需求可以创造一种孩子,激活孩子的无限可能性当中的一种,这种孩子可以发映她自己的独特的个人需求。”换言之,母亲一直以多样化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一种“镜像框架”,而孩子的原始自体要做出改变,去适应这个框架。假如母亲在孩子幼儿期的镜像功能是难以捉摸的,怀有敌意的或者让人忧虑不安的,假如她对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自信有所动摇,那么孩子在个体形成阶段,就不能从自己的共生伙伴那里得到一个可靠的情感的再次确认。结果就是,孩子的原始自体感觉会发生障碍。
爱丽丝·米勒
鄙视是弱者的武器,也是对自己某些不受欢迎的情感的防御。成年人或多或少会有意识地、克制不住地、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权力,这种权力施加是所有鄙视与歧视的根源。
爱丽丝·米勒
被父母自私地占有的孩子仍然可以不受干扰地发展其智力,而他的情感世界则得不到发展。这对他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爱丽丝·米勒
母亲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去体会自己的情感和感觉。孩子便发展出一些能满足母亲需要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在当时保障了他的生存,即获得父母的爱,却妨碍了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成为他自己。这种情况下,属于孩子这个年纪的自然的自恋需求就无法融入他正在形成的人格之中,而是会被压抑或者分裂出去,从而继续保持其早期原始的形态。这也令这些需求以后更加难以融入。
爱丽丝·米勒
自恋障碍的病人可能在生活中鄙视过许多人,例如“愚蠢弱小的”弟弟妹妹或者没有教养什么都不懂的父母。所有的鄙视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抑制自己不愿表现出来的情感。鄙视弟弟妹妹,常常是因为嫉妒他们;鄙视父母,能够帮助病人逃避无法理想化父母形象的痛苦。
爱丽丝·米勒
如果孩子的自恋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能独立自主,获得情感的力量。
爱丽丝·米勒
鄙视是弱者的武器,也是对自己某些不受欢迎的情感的防御。
爱丽丝·米勒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孩子,他们聪明伶俐、心细如发,处处为母亲的利益着想,为母亲所支配。最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纯洁,容易被看透和操控。他们把真实自体和情感世界藏在他们生活的透明房屋的地下室中,直到他们进入青春期或者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甚至到他们自己成为父母为止。
爱丽丝·米勒
如果一个孩子有幸在一个能满足他镜映需求的母亲身边长大,且母亲允许自己被孩子占有,服从孩子,也就是说她为了孩子的自恋发展甘愿被利用,那在成长中,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感觉。理想的情况下,母亲也能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情感氛围,并能理解孩子的需求。
爱丽丝·米勒
当一个人可以自发、自然地接近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时,他也能从中获得依靠和自尊。他可以体会自己的情感,可以悲伤、失望或者需要帮助,而不用担心自己让母亲感到不安。当他受到威胁,他可以害怕;当他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他可以生气。他不仅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还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也可以把这些自由地表达出来,不管他是因此被人爱还是遭人恨。
爱丽丝·米勒
当病人有能力去悲伤,去直面童年时期的情感时,他就不必再依赖分析师了,治疗也进入了尾声。
爱丽丝·米勒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孩子吸收身边微小的情感“养分”的能力十分惊人。
爱丽丝·米勒
性之所以会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是因为它或许说我们拥有的唯一深刻的、第一手的经验。智力和情感里面,我们都可以去模仿、追随、服从,我们的关系里充满了痛苦与争斗,除了性行为以外。这种行为如此困难和美丽,于是我们耽溺其中,结果它便反过来成为了一种捆绑。捆绑是因为渴望它的延续——又是分裂性的中心行为。一个人是如此被束缚——在治理上、在家庭里面、在团体中,通过社会道德、通过宗教约束——深受束缚,以至于只有这种关系剩下,在它里面有自由和热烈。因此我们便格外重视它。但倘若自由遍地皆是,那么性就不会是这样被渴望,这样的难题了。我们之所以会把性变成一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性总是不够,抑或我们在得到性的时候有罪恶感,抑或在得到性的过程中我们打破了社会定下的规则。旧社会称新社会放任,原因是新社会性是生活的一部分。当心灵从模仿、权威、遵从以及宗教训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性就会有其自身的地位,但不会耗尽所有的精力。
玛丽·鲁琴斯
培养智力并不会带来智慧。当一个人在智力和情感上的行为完全和谐时,智慧就会出现。
克里希那穆提
«
1
2
...
39
40
41
42
43
44
45
...
72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