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桓宽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中国西汉大臣、学者、政治家、文学家。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慈祥的母亲大多都有着败家的儿女,这是因为他们不忍心强加管教子女的缘故。

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刺议》。专己,指刚愎自用。拒绝忠言直谏的人就会闭塞,一意孤释义:行的人就会孤立。治国安邦的人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拒纳谏言、一意孤行。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地广》。释义:不因为生活的贫困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不因为地位的低贱而变更自己的志向。

不为近重施,不为远遗恩。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地广》。释义:不因为是自己的亲近就给以重赏;也不因为与自己疏远就忘掉给人恩惠。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地广》。释义:要发财致富就不能太过仁慈,如果太过仁慈也就不能发财致富。

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也。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击之》。释义:做事中途停止就不会成功,种地偷懒的人不会有收获。比喻学习应持之以恒,不能懈怠。

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刺赋》。释义:冰和炭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之中,太阳和月亮也不会同时照耀大地。比喻君子与小人不能同处,或比喻相互矛盾的理论不能同时运用。

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相刺》。释义:碎玉满箱,算不得拥有财宝;读了几箱子的书,也不等于就掌握了其中的道理。

衣食者民之本。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力耕》。穿衣吃饭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所在,不可以不慎重的对待。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岩雀并不知道天的高远,废井中的青蛙也不会知道江海的博大。这句话是形容心胸狭窄之人见识短浅。

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殊路》。镂:雕刻。如果没有内在的工夫,而只学习其表面,即使有再好的老师和朋友,也还是如同在油脂上作画、在冰上雕刻一样,只是浪费时间和功夫。

筑城者,先厚其基而求其高;畜民者,先厚其业而后求其赡。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未通》。修筑城墙的人,首先要加厚城墙的地基,然后再把城墙垒高;善于养民的人,首先要巩固人民的产业,然后才能使他们走向富裕。要使人民实现富裕,首先要使人民有稳定的工作。国家应该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使农民有地可耕;还应该整治社会治安,稳定市场秩序,沟通贸易渠道,使商人有买卖可做。只有做好了这些基本工作,人民才能逐渐走向富裕。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盐铁论·轻重》茂密的树林下面没有旺盛的青草;在没有平整的地里,长不出好的禾苗。比喻在强大的势力下,弱者会受到压制和侵害。

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汉代桓宽。

国家有贤德之士而不任用,不是贤德之士的过失,而应该是拥有这个国家的君主的羞耻。

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语出西汉·桓宽《盐铁论·世务》。虽然有一片诚挚忠信的愿望,如不知道因事随机应变,那便是一条危险的,甚至会灭亡的路。

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

语出西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治理家庭不能靠一件财宝;治理国家,不能靠一种方法。

恶言不出于口,邪行不及于己。

语出汉·桓宽《盐铁论·毁学》。坏话不说,坏事不干,可谓洁身自好。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

语出西汉·桓宽《盐铁论·申韩》。国家不愁没有法制,而是怕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制。说明制定法律应能够施行。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语出西汉·桓宽《盐铁论·疾贪》。表:古代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杆。要想让影子正,就要先将标杆树直;要想让下面的人清廉,就要先自己做到清廉。说明上位是下位的表率。

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

语出汉·桓宽《盐铁论·刺议》。能够与下面人商量计策的领导,是不会失策的;能发挥大家作用的人,是不会不成功的。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疾贪》。欲,想。表,仪表,这句话指身体。下,指下属。先之身,先要求自己。要想影子正,就要先把自己的身子站直;要想下属清廉,自己要先做出表率。这句话以正影先正身为喻,说明正人先正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