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1-2],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3] ,曾担任宋国大夫 [4]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把丝)放于青色的染料中,丝就染成青色;(把丝)放于黄色的染料中,丝就染成黄色。墨子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墨子有一次看到染丝的,感叹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其寓意是说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感染,会对人的思想、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可提醒人们要十分注意社会影响、文化氛围对人的感染,熏陶作用,切不可掉以轻心。

万事莫贵于义。

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钓鱼的人躬着身子,不是要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也不是因为喜爱老鼠。

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如果谋虑不到,那么就根据过去推知未来(主要强调凭借经验),根据明显的事推知隐微的事。像这样谋虑,那么所谋必得(成功)。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待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即使做很困难的事情,也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没听说过想达到自己的愿望,而能回避困难的。遇事不怕事,人是要有些胆量的。拿得起、放得下、有担当,不逃避,才能直面凛冽的人生。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最好是不失败,其次则是败了却还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

名声不是凭空产生的,赞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自己的所长,所以说,事业达到顶峰就难以持久。守住成功很难,站得更高,看到的风景就更多,面对的诱惑更大,某种诱惑确实能满足你当前的需要,但却会妨碍达到更大的成功或更长久的幸福,这个时候,守住寂寞往往就意味着守住成功。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为不能从自身辩明的,不能去做。善不是出自内心的,只能够勉强支撑一时,必然不能长久。所以也只能使伪善。

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的德行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

一只眼睛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明白,一只耳朵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清楚。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江河的水之所以浩浩荡荡,并非只由一个源头流出来;无比珍贵的皮衣,并非只由一只狐狸腋下的毛皮所能制成。

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世上所有的鸡蛋去碰石头,石头也会依然如故,不会被毁坏。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

好人得到奖赏,坏人得到惩罚,国家必然会太平。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贫穷的时候最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清廉,富裕的时候最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讲求仁义。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读书人虽然有书本知识,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行动。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言:言谈。称:称扬。汤文:汤,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文,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行;行为。譬:比如。豨:猪。这两句大意是:言谈必称扬商汤周文,行为则比如猪狗一般。这两句以言美行恶的反差对比,十分典型地概括出那类言行不一的人的低下品格,可用以形容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虚伪可耻的两面派人物。此处还有一个成语:行同狗豨,意思是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说话不算数的人,做事也不会果敢痛快。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你送给我桃子,我就回报给你李子。意思是做人要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也比喻礼尚往来,相互赠送礼物。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只有知行合一,把学问付诸于生活实践,才是最根本的。否则的话,就是《弟子规》上讲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