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朽木不可雕也。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像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向前看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好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