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可以
我觉得老师更喜欢白纸,因为白纸可以绘画更美好的蓝图。
杨超越
我就会很逃避那种,别人都在那里感动,然后我就嘻嘻哈哈。我就一直告诉自己,有什么好感动的,就不希望自己陷入那种情绪当中,就希望自己一直没心没肺的。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我有种很强大的感觉。
杨超越
中国电影有审查制度,但没有分级制度。一部电影让观众从8岁到80岁都可以看。如果未来审查制度能宽松些,导演们会拍出更多好故事。
张艺谋
如果把日常生活的景象当作形象,电影视听语言就可以看作是意象,而具有意象价值的电影视听语言则来自现实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象征转义。
费穆
一部电影能够提供一个平台引起讨论,我认为这个可以衡量这个电影的价值。
管虎
场景不是单场好不好看的事,它是在讲话,它是在为人物服务,是可以和人物形成对抗性的。另外,场景也是为风格服务的,象征着一种秩序,它也是为寓言感服务的。
管虎
电影总归是叙事的艺术,但如何讲好故事的空间很大,怎么叙事可以有多种方法,你要告诉别人一个故事,不能云山雾罩,故作高深奥妙。
吴贻弓
个体是不可以预测的,但是人类整体却可以预测。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余光中
四周阒阒寞寞,下面的街上更无一点车声。心知有异,立刻披衣起床。一拉窗帷,那样一大幅皎白迎面给我一掴,打得我猛抽一口气。好像是谁在一挥杖之间,将这座钢铁为筋水泥为骨的丹佛城吹成了童话的魔境,白天白地,冷冷的温柔覆盖着一切。所有的树都枝柯倒悬如垂柳,不胜白天鹅绒的重负。而除了几缕灰烟从人家烟囱的白烟斗里袅袅升起之外,茫然的白毫无遗憾的白将一切的一切网在一片惘然的忘记之中。目光尽处,落基山峰已把它重吨的沉雄和苍古羽化为几两重的一盘奶油蛋糕,好像一只花猫一舐就可以舐净那样。白。白。白。白外仍然是白外仍然是不分郡界不分州界的无疵的白,那样六角的结晶体那样小心翼翼的精灵图案一英寸一英寸地接过去接成了千里的虚无什么也不是的美丽,而新的雪花如亿万张降落伞似的继续在降落,降落在落基山的蛋糕上那边教堂的钟楼上降落在人家电视的天线上最后降落在我没戴帽子的发上。
余光中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对自己的生活。旅行,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
余光中
每个人都有家庭中儿童的生活,市场上的生活,人与人往来的生活,以及与自然界接触的生活。从这许多生活当中得来的种种知识,种种思想,种种习惯,都是广义的教育。这种广义的教育,简单地说起来,就是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和影响,是可以拿来陶冶人的习惯和性质的。
杜威
如果要详细阐明新教育实践中所蕴含的教育哲学,那么,我认为我们可以在现时存在的各种进步学校中发现一些共同的原理: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反对通过训练获得孤立的技能和技术,主张把技能和技术当做达到直接的切身需要的手段;反对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主张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反对固定的目的和教材,主张熟悉变化着的世界。
杜威
没有人曾经解释过为什么儿童在校外时有那么多的问题(如果他们得到什么鼓励,真会缠住成人不放),为什么他们对于学校课堂上的教材那样惹人注目的缺乏好奇心。想一下这种惊人的对比,就可以明白通常学校的情况在多大程度上能给予学生一些能自行提出问题的经验。无论教师个人在教法上有多少改进,都不能完全补救这种情形。要克服这种缺陷,必须有更多的实际材料,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教学用具,更多做事情的机会。我们发现,凡是儿童忙着做事情,并且讨论做事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的地方,即使教学的方式比较一般,儿童的问题也是自动提出的,问题的数量是很多的,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先进的,多种多样的,而且有独创性的。
杜威
无论何人,只要他对新观念感觉敏锐,虚心接受,又能集中注意,负责把新观念联系起来,在这种程度上,可以说他有了哲学的倾向。哲学有一个通俗的意义,就是在困难和损失面前保持镇静和忍耐;甚至有人认为哲学就是忍受痛苦而毫无怨言的能力。
杜威
教育真正的价值,就通过对学生经验的改造,看他是否懂得独立和自由。所谓独立,就是能自己掌控能力,不必要人帮助;所谓自由,就是不但有理想目的,而且可以让这种理想实现。如果通过教育,学生得到有序且有秩序的、有系统的能力,自己又能够为自己操作,这种教育就是真教育。
杜威
要完全了解“教育是生长”的意义,必须拿不同的事来比。从它的反面说,就容易明白了。(1)把教育当做预备——把教育目的放在很远的“将来”、模糊不定的“将来”、和现在生活没有关系的“将来”;但当下的教育,是根据现有的目的做起来的。(2)把教育仅当做陶冶性情的工具。比如,在制陶工艺中,把泥土制作成型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从外部添加的过程,与事物从内部自己生长出来不同。(3)把教育当做“引伸”或“启发”之意。这种方式,与外部的注入不同,将儿童的能力引导出来、展示出来,这种思想,看似不错,但它的问题就在于任儿童表演,任儿童发展。如果是怒,就让儿童发怒,不加指导,也是很危险的。
杜威
有一个最古老的比喻,我觉得很有意思,即拿老师比做园丁。园丁种了植物的种子在地上,虽然种子自己可以发芽,但还需要有雨露的滋润,肥料的适宜,空气阳光的调剂。这都是园丁应该时常照顾到的事情。所以种子才能生长起来。教师对于儿童,也要把他们的环境弄好,使他们渐渐的发展,渐渐的成功。所以教师对于儿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给儿童提供合适的环境。
杜威
自从人类有了专门独立的学校教育后,学生所学得的知识,大半都不能应用,因为所学的东西,都不能了解其意义。所以到社会上,总不能派上用场。相反,倒是校外学的,常可以有社会意义,学生知道他学的东西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当儿童要学习重量,就会拿起秤来称称;要知道长度,就拿起尺来量量。但是到了学校里面,只知读书,别无他事,甚至于长短、大小、轻重都不能完全明了。再看儿童在家庭中喜欢用语言表示需要,他觉得语言很重要,不能不用。但是到了学校,就不愿意讲话,反觉得读书识字很苦。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是因为学习方式的不同:一种叫知其有用而学,一种叫不知有用而学;一种是活的,一种是死的。
杜威
对儿童来说,教育本就是一件带有“欣赏”味道的事情,但今天却常常与痛苦、折磨相联系,儿童们见到书就厌恶,就惧怕,其中的原因在哪里?从反面说,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一直缺少“欣赏”的意识和手段;从正面说,就是学校能不能正确利用儿童的欲望。我们要知道,儿童有什么样的欲望,我们就适时朝着什么方向引导,满足他们的欲望,同时进行学习,这也必将能促进他们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使学生知道,他所念的书是对他自己有利的,而不是使他受苦受折磨的,如果能做到这点,学生就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也就自然可以被培养出“欣赏”的态度。
杜威
«
1
2
...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
673
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