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实现
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岸见一郎
一种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具体就是指夸耀不幸。
岸见一郎
优秀作品的秘诀就是:非常严格的品味,再加上实现这种品味的能力。
保罗·格雷厄姆
成功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完美不是。
布伦达·本斯
马丁·路德·金有一段话我引用过多次:手段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
罗翔
无独有偶,科里·帕特森在他著作的中提醒读者,在对话前务必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我的目的。(2)对方的目的。(3)我们的关系。(4)我应该如何做去实现上面这些目标。
熊浩
四季轮转,每一个季节都是最好的,所以春天的到来就像是混沌初开,宇宙创始和黄金时代的实现。
梭罗
灵魂所做的事是向往。心灵渴望与他人或事业融合,灵魂渴望正义,渴望与善融合。苏格拉底曾说过,生活的目的是完善我们的灵魂——实现灵魂所向往的美好。
戴维·布鲁克斯
斯宾诺莎清楚地阐述过。他把诸多影响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行为”和“冲动”。在积极影响的活动中,人是自由的,是其影响的掌握者;在消极影响的活动中,人被驱使,是其并没有意识到的动机的对象。因此斯宾诺莎得出以下结论:美德和能力完全是一回事。羡慕、嫉妒、雄心及各种贪欲都是激情;爱是一种行为,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行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而决不能作为强迫的结果。
艾瑞克·弗洛姆
作为个性发展的一个条件,平等在西方启蒙运动哲学中也是这种意思。它(康德非常明晰和系统地阐述过)意味着任何人都不是实现他人目的的工具,大家都是平等的,因为人人都是目的而且仅仅是目的,而决不意味着互为手段。
艾瑞克·弗洛姆
通过把注意力放在小事上,我们既可以做到改变,又能避免不堪重负。我们要做的只是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每一个解决方案都建立在先前的解决方案之上,因此,这些细化的步骤能很快积累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巨大的改变。
赖德·卡罗尔
把事物分解成较小的单位、分散化和模块设计都是实现简化的做法——但不能丧失整体目标的统一性。
爱德华·德·波诺
在“人”与“永恒”之间,挺立着“教育”。它以挖掘和实现人之生命成长的无限可能性的方式,实现了人与永恒的相互牵手,并肩而立……
李政涛
教育最终实现的不是与生命的牵手,而是对生命的告别,——对已往旧生命的告别,走向新的生命。教育教给人的,是学会如何每天都与过去的生命告别,这个过程延续终生。
李政涛
好学校是充分实现了教育力的地方,是具有教育变革的内动力、内生力和内定力的地方。
李政涛
教育戏剧界流行的身体雕塑,只有将其与思想雕塑、灵魂雕塑结合起来,才得以充分挖掘和实现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
李政涛
发展的动因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我们要靠自己探索,靠自己约束自己,靠自己的主动性耕耘收获。老师的作用有两种:第一,以身作则,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第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培养更坚定地目的。人最终成长的动力都来自人们是其价值和重要性的感觉,因此要给予人们各式各样的感觉,例如惊愕、兴趣、崇敬或者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由此引发的价值感能给生命带来难以置信的力量。一旦失去这种价值感,生命便会退回到被动的低层次状态,这一力量最为深刻的表现就是对美的感受,对已实现的完美事物的审美感受。
怀特海
生命有机体是凭借自己的内部驱动力来实现自我发展的。这种内部驱动力可以受外界的激励和指导,也可以被其扼杀。不论你如何激发和引导,他们都要凭借自身的冲动才能有所成长。教育是引导个体体会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指的是生命体在面对真实环境时,能彻底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各式各样的活动。
怀特海
要实现智力与性格的最佳平衡,我们还有三条道路可走:文学教育之路、科学教育之路和技能教育之路。教育的难题在于如何从文学、科学和技能之中选择一个重点并将其保持下去,同时将其他两个方面的元素整合融入我们所选择的教育模式之中。
怀特海
智力发展阶段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浪漫阶段是13.14岁之前(幼儿到小学阶段),对知识似懂非懂的初步了解和理解的阶段(积累直观感受和感性经验),精确阶段是14到18岁之间,是知识增长的阶段,理解知识并条理化和系统化,浪漫阶段的积累是精确阶段的基础,综合阶段是18到22岁指大学教育阶段,实现重新回归浪漫阶段,即日常理解的情境运用。每个阶段会前后循环,幼儿阶段的循环结束后将迎来青春期。青春期是最浪漫的阶段,因为孩子的性格在这一阶段形成,孩子们在青春期的经历将影响他们的理想与创造力,塑造接下来的一生。大学的作用是帮你褪去知识的细节,掌握本质的原理。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知识,而是能力,它的作用是将孩童的知识转换为成人的能力。
怀特海
«
1
2
...
56
57
58
59
60
61
62
...
114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