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应该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能够再恢复的。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家教育的过错,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病。如果说家里溺爱太过,常常使人懦弱无能,应该竭力避免,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德行的缘故。
约翰·洛克
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
约翰·洛克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谦逊和服从使他们更适于受教导;所以事先尽可以不必过于注意自信的养成。最该花时间,下功夫和努力的,是使他们获得德行的原则、实践和良好的教养。这才是他们应该事先多加准备的事,免得后来容易失掉。
约翰·洛克
年轻人不可中途插嘴,说的时候要用请教的态度,不能像教训别人似的。应该避免固执的态度和傲慢的神情,要谦逊地提出问题。谦逊不会遮住他们的才能,也不会减弱他们的理由的力量。它反而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注意,使他们所说的话易于让人接受。
约翰·洛克
权力和财富,甚至德行本身,其所以被人人看重,也都是因为它们能够增进我们的幸福之故,凡是帮助别人,而帮助时的态度不好,使得别人感到不安的人,从别人的幸福看来,他是不会受到欢迎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卑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所以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一个理性的动物,就应该有充分的果断和勇气,凡是自己应做的事,不应因里面有危险就退缩;当他遇到突发的或恐怖的事情,也不应因恐怖而心里慌张,身体发抖,以致不能行动,或者跑开来去躲避。
约翰·洛克
自然状态有一种自然法规来管理它,这使每个人都有义务,而这种法则就是理性,它教导所有愿意咨询它的人...没有人应该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The state of nature has a law of nature to govern it, which obliges every one: and reason, which is that law, teaches all mankind, who will but consult it, that... no one ought to harm another in his life, health, liberty, or possessions.
约翰·洛克
全人类...都是平等和独立的,没有人应该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All mankind... being all equal and independent, no one ought to harm another in his life, health, liberty, or possessions.
约翰·洛克
年轻人不可中途插嘴,说的时候要用请教的态度,不能像教训别人似的。应该避免固执的态度和傲慢的神情,要谦逊地提出问题。谦逊不会遮住他们的才能,也不会减弱他们的理由的力量。它反而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注意,使他们所说的话宜于让人接受。
约翰·洛克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高;我们也不可因为自己具有某些长处,别人没有,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只应该在我们的本分以内谦逊地接受别人对于我们的给予。
约翰·洛克
“这个世界只允许我们在孤独与卑劣之间进行选择,”他说。而且他建议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与孤独为伍……因为一个人被迫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越少,他的境况就会越好”。叔本华认为,幸运的是,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人在与他人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会自然而然地“不愿与他人有频繁的交往,就像一个校长决不会愿意和周围的一群吵吵嚷嚷、喧闹不休的孩子搅在一起一样。”
阿兰·德波顿
悲剧力图在罪有应得和全然无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我们对责任的惯常理解提出质疑,它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心理呈现模式,一种对他人最为尊重的表达方式,它认为人们在丧失尊严的同事,不应该被剥夺让别人听到他们心声的权利。
阿兰·德波顿
然而,对于偏见或许我们应该大度一些。就其纯粹状态而言,偏见不过是人类社会的运作与繁荣的一种观点,并由此为出发点对各个事件予以逻辑一致的评估。偏见就像掠过事实的一枚镜片,旨在将眼前的事物看得更清楚。偏见致力于解释事实的真相,并引入一套用来评判想法和事件的价值观,因此,对偏见采取避之不及的方法似乎有点小题大做。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去寻得方法,以便采用其中较为可靠和有益的部分。
阿兰·德波顿
上帝的建议是,不要强调自己多么重要,受了多少委屈,也不要一心想着去改变个人的屈辱,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并且欣赏自己本质上的微不足道。在一个无上帝的社会里,生活中的重大危险就是,它缺乏对超然存在的提醒,因此,一旦遇到扫兴的事情乃至最终的毁灭,我们难免手足无措。
阿兰·德波顿
叔本华:只有击中目标的谴责才能使我们受到伤害。一个人如果真正知道他不应该受到某种谴责,那么他可以满怀把握地对此不屑一顾。
阿兰·德波顿
他认为应该为了特定的理由阅读,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无谓的好奇心,也不是纯粹只想知道罗斯金有些什么感受,而是为了回到自我,找到自己的感受:“要唤起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将大师感受到的东西在自己心中重新创造出来,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法子。”我们应该为了领会自己的感受而去读他人的书,我们应该延展的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尽管也许是某位作家的思想帮助我们达到了这一目的。因而,一种完满的学术生涯就要求我们做出判断:我们着手研究的作家在其书中表达的东西是否与我们自己所关注者相合,而且即使在经由翻译或注释去对其理解的步骤中,我们也该同时注意理解和延展其内在一面。
阿兰·德波顿
托尔斯坦.凡伦勃认为:在一个商业社会中,任何坚持一个人可以很有道德,同时仍很穷的观点都是没有市场的。即使是对财富最不在乎的人,也会感受到一种迫切的需要去积累财富,并且向外界展现自己拥有财富,以期逃避责备。一旦没有积累足够的财富,就会感到焦虑不堪,感到自己应该受到责备。
阿兰·德波顿
我想起罗马哲学家塞内加为了皇帝尼禄而写的一书,尤其是书中指称愤怒根源于希望的论点。人类之所以愤怒,原因是我们过于乐观,所以才会无法接受人生中必然的各种挫折。一个人若是因为找不到钥匙或是在机场遭到拦阻登机而放声怒吼,其实就是表达着一项动人但过于天真的信念,认为这个世界应该不会出现钥匙遗失的现象,而且我们的旅行计划也应该都一定能够实现。《机场里的小旅行》
阿兰·德波顿
新闻机构值得称道的殊荣,不应该是简单收集事实的能力,而是明智地运用偏见,从事实中梳理相关性的技能。
阿兰·德波顿
«
1
2
...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
297
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