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民族
为着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着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着个人出路,我们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
周恩来
解放一个习惯于被奴役的民族比奴役一个习惯于自由的民族更难
孟德斯鸠
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尼尔·波兹曼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尼尔·波兹曼
红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希望。
埃德加·斯诺
这类 “做事的人” 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我辈”。我辈是直面挑战、躬身入局的人,跨越时间和空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任何时代和任何领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能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辈” 这两个字里包含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罗振宇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王荣华
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
王荣华
在看得见的方面,我觉得最大的慈善是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建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宗庆后
在看得见的方面,我觉得最大的慈善是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建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光是救穷,还要救急,碰到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也慷慨解囊,伸手援助。
宗庆后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公民的赴美免签),学子们好好学习啊!
徐小平
教育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长期的春风化雨。不过,有些具体的观念还是可以通过触及深切的个人利益来改变的。仅仅是观念是不行的。比如五四时期的倡导自由恋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婚恋观最大的观念改变。但恋爱中的人不必教育TA,人人都知道自由恋爱的必要性和好处。
徐小平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
孙中山
民生是一种道德上的努力,而不是阶级的斗争。它既是实际的,也是理想的。……我应该说,民生远比其他二大主义更重视我们的伦理传统;在中国人信仰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后,应藉自己人格的觉醒,作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幸福的媒介;此一自觉,将使他变成爱群乐群的君子。在这个对世界具有价值的自觉感中,利己主义遂为利他主义所替代。……让我再强调说,民生便是一种伦理力,是运用伦理的方式,使各阶级合作和谐,而绝不是各阶级互相仇视而益形分裂。在三民主义中,尤其是民生主义中这种仇视的态度是绝对要不得的。我们必须记住,民生之继续发皇,端赖抛弃一切仇视,取消一切夸张,丢开一切偏见,避免令人不能透气的阶级区分。每个人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并彻底了解个人的问题,惟有先解决大众的问题,然后才能得到圆满解决。
林百克法官与孙逸仙谈话(Judge Linebarger,Conversation with Sun Yet-sen)
孙中山
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社会改造本导于程伊川,乃民生主义之先觉。其说民主、尊民生之议论,见之于二程语丝。仅民族主义,我辈于孟子得一暗示,复鉴于近世之世界情势而提倡之也。
〈与日人某君的谈话〉,1924年2月
孙中山
乃天不弃此优秀众大之民族!其始也,得欧风美雨之吹沐;其继也,得东邻维新之唤起;其终也,得革命风潮之震荡。遂一举而推覆异族之专制,光复祖宗之故业,又能循世界进化之潮流,而创立中华民国。……以此世界至大至优之民族,而造一世界至进步、至庄严、至富强、至安乐之国家!
——《民权初步》序
孙中山
现在欧风东渐,安南便被法国灭了,缅甸被英国灭了,高丽被日本灭了,所以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去恢复民族的地位,在十年之内,就可以把外国的政治经济和人口增加的种种压迫和种种祸害,都一齐消灭。
民族主义第六讲
孙中山
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1924年3月2日)
孙中山
今日我们讲民族主义,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底民族主义。彼满洲之附日,蒙古之附俄,西藏之附英,即无自卫能力底表征。然提撕振拔他们,仍赖我们汉族。兄弟现在想得一个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仿美利坚民族底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民族国家,与美国同为东西半球二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孙中山
«
1
2
3
4
5
6
7
8
9
10
...
37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