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孙江涛
十大新锐天使
孙江涛,CBiBank富港科技集团创始人 [24]。曾创立了神州付、钱袋宝、神州数字(08255.HK)、掌众科技等企业,专注于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实践,在电子支付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经验。
2000年,我创立了一家叫易特网联的公司。我们当时主要有4个创业伙伴,其中我拥有30%的股权,运营总监有30%,技术总监有20%,还有一个圈子里的朋友有20%的股权,日常经营这个公司的主要是我们几个人。现在看来,这种股权结构其实是有问题的,有时候他们意见一致,就会把我给孤立了。
孙江涛
2008年开始创立钱袋宝时,我们就把自己定义为中国移动支付的小中市场的领先者。之后,我们发现移动支付市场空间非常大,机会非常多,我们便不停地增加我们的产品线,最多的时候,我们把现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产品线全都做了。当时,整个公司300多名员工被分摊到大概六七条产品线上,每个产品线的人可能也就20到30个人,但是大的竞争对手却有上千员工在做这些产品线。
孙江涛
把300个员聚焦在一件事两件事的时候,无论从研发和服务都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就砍掉了很多的产品线。
孙江涛
初创企业在产品线上一定不要贪多和贪大,要聚集精力做一件事情。
孙江涛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这套方法论对于做成一个项目的成功概率是比较高的。但我们最近也在反思这个方法论的局限性。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可能会限制做成更大事业的可能性。
孙江涛
大家不要认为自己现在的现金流很好,赚钱了,公司就能够一劳永逸。也许哪天出来一个新的东西,你这个行业整个就消失了。BP机就是这样,以前很多公司还在大量铺设BP机渠道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人用BP机而全部改用手机了。所以我们都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
孙江涛
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写书,赶上学计算机热,所以赚了些教育培训的钱。
孙江涛
非常简单的方法论,我们通常把它称为「1+1+1」,具体到选择方向上来说就是:第一个1,要有一个好的刚需需求;第二个1,团队确实有相关能力,做得了这件事;第三个1,这件事有机会盈利或者说有盈利模式。
孙江涛
公司进入成长期后,绝对不能高枕无忧。
孙江涛
华为内部有一个要求:凡是一个项目在进入赚钱阶段之后,如果不能赚上十年钱,早期就不会做投入。我觉得这是华为这么牛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在对项目做中长期规划时看得足够远,一旦做完投入,产生的收益规模大,盈利周期也会比较长。
孙江涛
回顾自己这十几年来的创业经历,我觉得特别符合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则昌,逆则亡。」因为我的每一次创业都基本踩在了时代的大势上。
孙江涛
尽管个人赚钱已经不是驱动我们创业的核心因素,但我们还是着重想着这个企业如何去赚钱。我们甚至都不去思考项目今后到底能够做成多大规模,只考虑如何尽快盈利。
孙江涛
就是在最小产品迭代的过程当中,基本上3个人的搭配就可以对这个事情做一个验证。这3个人包括技术、产品、销售,我们这件事就可以投几十万试试,试成了我们就加大投入,3个人就变成30个人、300个人,把这个模式复制出来。如果试不成那就迅速关掉,几十万是试错的固定成本。
孙江涛
如果创始团队过于注重公司盈利能力和眼前的情况,还会带来另外的一处失误——导致公司中长期发展的局限。你的公司在做了三两年之后已经是市场当中的NO.1,甚至有50%的市场份额,却发现市场本身不再增长了。你想再往别的方向做,发现也没有什么方向了,过去积累的资源也没有太大用处能够在新的方向上用。
孙江涛
商业模式或者说业务模式差不多稳定下来了,也许赚钱了,也许没有赚钱。也可以认为公司进入了发展的稳定期。创始团队这时所需要的技能和公司的情况与初创期就不太一样了。这时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把这个企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维度。这是比较挑战创业者的阶段,要注意方向选择的问题。
孙江涛
实际上,创业者应该尽量在初创期就看到公司在稳定期会是什么样子,所在的行业到底能走到什么程度。
孙江涛
实际上,我觉得做得很成功的企业,他们都是有一种使命感的,在这方面是我们所欠缺的。以前我们没有想过太多如何为用户提供长期的、有价值的服务。
孙江涛
王兴所谓的连续创业「失败」与真正的失败还有一个不同:他每次做的公司规模都不一样,每一项新的事业都比之前的更大。如果一个人能一遍比一遍更大,其实是很牛的人。
孙江涛
王兴做美团之前所谓创业「失败」其实公司都是有退出路径的,并不是倒闭。有一些公司进行了出售,投资人的本金都收回来了,他的一些早期投资人也一直跟着他。
孙江涛
我看过许多位做的不是特别成功的连续创业者,他们身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次创业的企业规模都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孙江涛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