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蒋勋
台湾画家、诗人
蒋勋(1947年-),中国台湾画家、诗人与作家。祖籍福建福州长乐,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建筑本身是一种纯粹的空间艺术,在造型上做各种空间变化,与思考作为本质存在的“空间”,后者是中国建筑更为主要的课题。而无论在儒家族群式的建筑或老庄式的园林建筑中,空间都在做时间延长的暗示,也就是意图把空间的建筑艺术转为时间的艺术。
蒋勋
当艺术升高成为一种观念或哲学之后,才能够放弃声音的、色彩的、形状的、动作的各种卖弄,而归回到对声音、色彩、形状、动作的再思考。
蒋勋
反感官的煽惑,反表现,使中国的艺术逐渐压低艺术形式本身的发展,而努力使艺术成为一种观念与哲学。
蒋勋
我们必须把中国长卷绘画恢复到原来的看画方式,才能够体会到中国绘画中长卷形式,在卷收与展放间,正配合着中国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时间可以静止、停留,可以一刹那被固定,似乎是永恒,但又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由左向右的逝去规则中。我们的视觉经验,在浏览中,经历了时间的逝去、新生,有繁华,有幻灭,有不可追回的感伤,也有时时展现的新的兴奋与惊讶。
蒋勋
没有美,就没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
蒋勋
时至今日,我们从小用的素描纸、水彩纸、油画布,其实一一都在这个美学观发展出来的绘画形式影响之中,立起来画人像,横过来画风景,我们在一张空白的纸或画布上觉得可以自由创作,其实,那空白的比例形式已经是一个美学观发展出来的结果,它使我们观看的方法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莫大的影响。
蒋勋
中国的山水,经由宋元人的静观沉思,已从绘画升高成为一种哲学。因为是一种哲学,反而呈现着反绘画的倾向。反写实、反模拟客观、反形式、反色彩、使绘画一步一步走向更纯粹的观念。
蒋勋
我们对大唐有太多的向往、眷恋、回忆,看来,大唐是以独一无二的姿态纵霸着中国艺术史的高峰。然而,峰回路转,中唐前后,也正是中国美术变迁的关键之处,贵族华胄之美要没落,文人艺术要兴起;人物画达于巅峰,山水画后浪推前浪,要取而代之,大唐正是波澜壮阔,几道水流此起彼灭,绾扭在一起,不容易看出历史的脉络了。
蒋勋
身体可以受苦役,精神可以被屈辱,但是,那藏在内里的对生命真挚的爱,仍使脸上有了笑容。是令人惊动的笑容,知道无论是什么阻难,这生命都要往光明、善良、美好的世界升去。我们可以想起龙门牛橛造像背后所刻的铭记:“若存托生,生于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
蒋勋
画卷由右向左展开,人物陆续进入右手卷收的部分,进入逝去的时间中去,好像一切繁华过去,到了卷末,接下来便是空白了。
蒋勋
人的生命,无论如何,最后是一个“缺憾”,认清了这点,却又并不坠入颓丧悲观之途,便扩大了视野,看到眼前无地无限,时间无尽,而这“缺憾”之身,“还诸天地”,便不是个人生命的缺憾,而期望着连接每一个个别的生命,去和无尽无涯的时空漫漫同流,永不终止。
蒋勋
时间可以静止、停留,可以一刹那被固定,似乎是永恒,但又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由左向右的逝去规则中。我们的视觉经验,在浏览中,经历了时间的逝去、新生,有繁华,有幻灭,有不可追回的感伤,也有时时展现的新的兴奋与惊讶。
蒋勋
时间究竟有没有开始?开始以前是什么?时间会不会结束,结束以后又是什么?空间到了最大究竟有没有边缘,如果有边缘,这边缘之外又将是什么?
蒋勋
当艺术升高成为一种观念或哲学之后,才能够放弃声音的、色彩的、形状、动作的各种卖弄,而归回到对声音、色彩、形状、动作的再思考。
蒋勋
汉代的美,正是美在这日日月月的人情之常。在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一碗白饭中寄托着对生活的爱与肯定。
蒋勋
“美”比历史更真实。
蒋勋
我们如此眷恋,放不了手;青春岁月,欢爱温暖,许许多多舍不得,原来,都必须舍得;舍不得,终究只是妄想而已。
蒋勋
一生忙碌,却好像身不由己,都忙什么呢?为别人做功课,做给别人看的功课,都不是最难的功课。最难的功课,通常是自己给自己的功课。
蒋勋
做个自由自然的人吧,用心去体验人生旅途,生命本就伟大,不可浪费与闲置。舍不得,舍得,其实都很艰难,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关乎智慧。
蒋勋
童年记忆里点点萤火忽明忽灭的美,其实是生命繁衍的华丽庄严。
蒋勋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