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汇总《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名人名言提升自我成就梦想
摘录《于漪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名言文案开启智慧之门启迪心灵
收集《于漪教育视点丛书》名人名言感受智慧的力量提升自我
摘录《于漪文集》名人名言是智慧的火种点燃我们的热情
收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文案金句让广告更吸引人提升效果
汇总《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文案金句是创意的翅膀飞向成功
于漪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获得心灵成长养料的珍宝,思想须有高度,文化须有厚度,绝不是选择一些文章汇聚起来就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怎么组合,须有科学依据,不能贬低它的作用,只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一个例子。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无论是“成人者”,抑或是“受教者”,都在教育实践中履行着不同的“知”和“觉”;无论是“成人之道”,还是教育过程中的“成己修为”,最终以“止于至善”为目的。教育,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温暖的词汇,它记录着人类“求好的历程与结果”。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交谈的目的要让家长愿意听,听得进去,出主意,共同想办法。教师出于爱心,要多讲优点与进步,少讲缺点与错误;多以事论理,少就事论事;多激励进步,少冷言冷语。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在教育的语境中,生命间的对话演绎着教育事业的富饶。它既是一种教化,又是一种熏陶;既是美的历程,也是善的结果;既是和谐的交响曲,也是错落斑斓的万象之趣;既是对历史的凝望思辨,也是现实的审慎前行。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就基础教育而言,树人的工作就是给人打基础,把根扎正、扎牢、扎深,助他一辈子青枝绿叶,生意盎然。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习惯培养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到自动的过程,就其心理特征而言,被动阶段是遵从;主动阶段是认同;自动阶段是内化,觉得这样做才应该,才舒服,才快乐。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教育就是把人,把人的灵魂、精神引出洞穴,引向真理世界,从黑暗引向光明,达到真实之境。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并用力将灵魂往上拉,达到高处的真实之境。这种灵魂的转向,实际上就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教师又必须目光精细,有些看来是不大的事,背后支配的却关系到性格或思想品德,如不深入了解,及时指出,会成为健康成长的障碍。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在班集体中,学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在管理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之间转换,制度约束有益于规范行为和纪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挖掘潜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有助于凝聚力的产生。因此,需要“法治”、“人治”、“文治”并驾齐驱。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沟通要从学生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理有情有节,千万不能采用向家长告状的形式。家长最讨厌教师告状,学生也最讨厌教师告状。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支撑我的理念是:教育更要花力气抓,要把人教出个“人”的样子,弘扬人性,驱散兽性,要有道德有良知。为此,尽心尽力,把一个个乱班带好,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可。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每接一个新班,我总要设计一个《学生谱》,简要记录他们的德、智、体、美现状及变化,特别注重他们的爱好、优点、特长。开始借助文字记载,时间一长,全在脑子里,个性迥异,鲜活可爱。此时,心中真有学生了。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思想、情感微波荡漾,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终身受益。基础教育教的是知识的“核”,是最不易老化的,伴随人的一辈子。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最为要紧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在班级里的“主体”意识,是“我们”的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人的班级,不是几名班干部的班级,而是我们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的班级,“我”也是班级的主人,要发挥主体作用。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教课绝不只是讲究教学的技能技巧,绝不只是局限于客观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扣紧文中语言文字的表述,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赢得和鸣共振的效果。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关键在教师要真正相信榜样的力量。不仅要真信,而且要用真情向学生浇灌。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眼看、耳听、口说、手触,更要用心,体会、体验、思考,拆除师生之间的“隔”——壁垒,真心实意成为朋友,甚至忘年交。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班级诸多工作无须集中在几位同学身上,可采用多人担负,有些岗位可以轮换,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能力是练出来的,经验是靠积累的。个人的价值都是在为群体、为他人作出了贡献以后才能体现出来。要每名学生提升能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好的途径就是把他们放到群体之中,为群体作贡献。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树立“人”的观念,尊重学生是有灵性可塑造的人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课从来不十全十美,常伴随着问题,缺陷,不足,乃至错误,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同行交流,不讳过,不掩失,求其真,也许这获得了同行的包容与认同。
于漪
/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