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摘录《经营30条》经典名句是成功的指南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收集《企业迷思》名言文案让我们在挑战中成长不断进步
摘录《共享机制》经典名句是成功的指南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宋志平
质量是有成本的,做企业一定要做到质量上上、价格中上、服务至上。
宋志平
/
《经营30条》
大企业要能变小,小企业要能做大。就像人生命的延续方式和大家庭的解体过程一样,生命不能通过若干的个体而持久,而是通过一代代繁衍而延续。企业也一样,投资新公司发展新业务是持续发展的方法,而老公司和老业务该退出时就要退出,这就叫吐故纳新。
宋志平
/
《经营30条》
做企业,经济效益上要做加法,组织规模上要做减法。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效率优先,减层级、减机构、减冗员,这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有的工作原则。中小企业的层级通常不要超过三层,即使像一些规模大的企业也尽量不要超过五层。
宋志平
/
《经营30条》
记得在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老先生曾给了年轻创业者4个忠告:一是专注;二是要有耐心;三是有了成绩后要格外当心、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四是有了财富要回馈社会,而且越多越好。对于第三点我印象尤为深刻,因为过去我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却鲜少说“成功是失败之母”。
宋志平
/
《经营30条》
企业要想避免衰弱、再造卓越,一是规模做大以后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二是在扩张时要突出主业,有所取舍,不做与企业战略和自身能力不匹配的业务:三是出现危机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力应对,防止风险点和出血点扩大;四是解决问题时,不能有“病急乱投医”的侥幸心理,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千万不能盲目补救,因为那样可能捅的窟窿更大,企业的损失也更大。
宋志平
/
《经营30条》
做企业,都希望做出一家基业常青的大企业,但其实做好企业要有超越规模的眼光与胸怀,重在活出质量。一般而言,一些企业慢慢走向衰落,不是突然的,而是有迹可循,我们要时时提防大企业病,给企业组织“剪枝”,瘦身健体,将其做成一家健康有活力还有合理效益的好企业。
宋志平
/
《经营30条》
“三精管理”是我近年来在企业里推行的一套系统性工法,主要是解决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的问题。组织精健化解决组织竞争力的问题,管理精细化解决成本竞争力的问题,经营精益化解决可持续盈利能力的问题,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宋志平
/
《经营30条》
我将好企业的判断标准归纳为“六星”,即业绩良好、管理精细、环保一流、品牌知名、先进简约、安全稳定。
宋志平
/
《经营30条》
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不同,中国建材的八大工法(五集中、KPI管理、零库存、辅导员制、对标优化、价本利、核心利润区和市场竞合)既包括了内部管理体系,也包括了外部市场建设的管理体系,既要做工厂也要做市场,实现了内控成本与外抓市场的完美结合。
宋志平
/
《经营30条》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是处理好人、机、物、料的关系,是眼睛向内,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管理要有一些工法,从最早在北新建材坚持开展整理整顿、质量贯标、品牌建设到后来在中国建材开展五化管理、三五整合、八大工法、六星企业、格子化管控等,多年来我一直反复实践和摸索。
宋志平
/
《经营30条》
怎么判断企业是不是在稳健经营的?我们要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业务选择是否很精准?第二,企业的管理是不是很精细?第三,客户是不是很稳定?第四,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不是很充沛?第五,是否足够重视风险与危机?第六,是否对周期有足够的研究?如果这些回答都是肯定的,那就代表做到了稳健。
宋志平
/
《经营30条》
做企业有两乱特别关注:一是行权乱,形不成核心,大家不知听谁的:二是投资乱,层层都在投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两乱是大乱,企业要尤为防止。
宋志平
/
《经营30条》
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投资时花钱如流水,倒下去“三桶水”,而在管理成本上却强调“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所以,企业要把控制投资的“三桶水”和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三滴水”结合起来,投资时一定要精打细算。
宋志平
/
《经营30条》
对企业来说,风险是客观的,如影随形。做企业是在发展和风险的两难中进行选择。如果只顾发展而忽视风险,那企业可能轰然倒下;如果只考虑风险而不顾发展,那企业可能止步不前,在竞争中被淘汰。做企业要用制度来防范风险,决策正确是规避风险的重要基础,风险出现之后要确保它可控、可承担,处理原则就是将损失降至最低。
宋志平
/
《经营30条》
我一直都倡导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蕴藏于行业利益之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个行业不应该打恶仗。
宋志平
/
《经营30条》
我们常讲,市场竞争有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红海战略是在过剩产业中通过低成本进行竞争的模式,蓝海战略是通过创新另辟蹊径进入无人竞争领域。从红海进入蓝海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变竞争思路,使现在的红海变为蓝海;二是开展颠覆性创新,努力创造新的蓝海。
宋志平
/
《经营30条》
市场竞争不是零和博弈。竞争者不仅是竞争对手,更应是竞合伙伴,它们的共同利益应大过分歧。改变竞争者的思维模式,从竞争到竞合,是过剩行业必须完成的跨越。
宋志平
/
《经营30条》
产品价格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过剩经济时代,我们要从量本利转向价本利,掌握定价主动权,用合理价格取得经营利润,也要从竞争转向竞合,从红海进入蓝海,实现共生共赢。
宋志平
/
《经营30条》
企业在联合重组之后,要及时进行深度整合,整合工作不到位,协同效应就发挥不出来,不能带来效益,重组就没有真正成功。
宋志平
/
《经营30条》
联合重组的核心是互利共赢。在重组的过程中,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实现利益共享。
宋志平
/
《经营30条》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