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关于林逋的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 每日文摘
林逋 北宋时期的隐逸诗人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只要完全消除对尘世的眷恋之情,那么心灵之镜就会明亮澄彻,所以从外部关注自己的影像,不如从内部进行自我省察,驱除庸俗的念头;只要看破红尘,打消对如梦幻泡影一样的世事的执著之念,那么自身天性就会像明珠一样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要做世间少有的通达超脱之人,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家内心的那一份纯真。
善良高尚的人,在贫穷而没有能力去用物质接济别人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别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提醒他们;遇到别人有着急和作难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解救他们,那么他的功业与德行同样是无法计算的。
别人胜过我,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的话,别人不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积下对我的怨恨;我胜过别人,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样的话,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恐怕会给我降下难以预测的灾祸。
有时候遇到急切之下弄不明白的事情,应当适当宽缓一下,或许自然而然就真相大白了,不要操之过急,那样会使当事人十分恼怒,反而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有的人急切之下任你怎么劝都不听从,不妨随他的便,不去劝他,他或许自己慢慢就会悔悟,不必要采用强制手段逼迫他听从,那样只能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使他更加冥顽不化。
只要现在能够停下来休息,那么就立刻停下来休息;如果要等到一切事情都办妥时再停下来,那么这样的时刻永远也不可能等到。
靠正道谋生的人都尽心尽力去做些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事,这使得世人都离不开他,老天爷自然也离不得他。如此做法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好途径。
必须有出世者的宽广胸怀,才能入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受到尘世的各种利诱纠缠而使自己迅速堕落;必须有入世者的深刻体验,才能出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变得空虚无聊而使自己难以把持人生。
追求声名的人必然会危害其自身,广积财富的人必然会给后代带来灾祸。行善作恶迟迟得不到报应,并不是上天疏忽大意,而是上天想成全君子而灭掉小人。灾祸和福祚是上天用来表示慈爱之心的手段,就像雷雨雪霜一样,都是为了培育滋养万物。所以君子担心有灾祸便恭敬戒惧,小人得了便宜便忘了危险。君子害怕祸来反而会招来福祉,小人以疏忽之心看待福祉反而会招来灾祸,这就是《左传》所说的「祸福没有定数,全由各人自召」。
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经常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不可能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做善事容易,做了善事而逃避好名声就难了;不触犯他人容易,触犯了他人心里不计较就难了。为人处世,遇到有人对我蛮横无理,就要像走在灌木草丛中一样,荆棘挂住了衣服,只能缓慢前行小心地拨开荆棘就是了,荆棘也不是存心阻人啊!这样一来便能做到心中不劳累,而化解仇怨。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用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所以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