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存在
他听我说着,我知道他在听我说话,虽然他假装不在听。他聪明敏感的大脑里,或许正在发生在什么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小小的火光亮了,就像夜晚的灌木丛里呆呆的萤火虫。它们发光,好像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结果却照亮了未知领域的一些细小的风景。
达契娅·马莱伊尼
所有在父权制下出现的神话里,在梦的象征主义、神学和语言中,有两个概念在并行。”艾德丽安・里奇写道,“一个概念认为女人的身体肮脏堕落,是分泌物的大本营,会出血,有损阳气,是身体和道德败坏的源头是地狱的牢笼。另ー方面,作为母亲,女人又被看作恩人,神圣而纯洁,无性生殖,是生命的源泉。这具潜在的母性身体,这具会出血的神秘身体,是她唯一的命运和存在的理由。这两种想法深深植根在女人内心,即使那些看起来最自由,最独立的女性也如此。”
达契娅·马莱伊尼
人们总是把那些遥远而深重的罪恶推到女人身上,也常常指责女人软弱无能、不能自立、蜜横轻佻,不但禁止她们进人教堂,也不许她们参与艺术活动。问题是,女人们听着耳边不断回响的这些声音,最后,连她们自己也信以为真了。这个孩子不会想到,在那些赞美和亲切的话语背后,在那些关怀体贴的动作背后,存在着一个周密的计划。诱奸者就像食肉花一样,释放香味,展现诱人的颜色,吸引一无所知的昆虫。当这个小虫想要欣赏它的美时,咔嚓,食肉花合上了它有力的颜骨,囚住了无辜的小虫,然后就可以无所顾虑地春食它。对少不更事的孩子来说,他很难会去怀疑一个为他奉上礼物和溢美之词的笑眯眯的热心人。而这个热心人,在获得孩子的信任之后,就会关上有力的颌骨,困住他,对他实施性暴力。不这个时候,孩子会深刻地感受到自己遭受了侵犯,可与此同时,他又觉得自己是个共犯。因为恋童癖者在他周围编织了一张温柔的网,让他觉得那似乎也是暴力的一部分,好像这种暴力,可以说是他咎由自取。认不清施暴者,常常让受害者采取可怕的自我惩罚。被侵犯的孩子大多会陷入抑郁,有自杀倾向,在毒品中寻找平静,身心都混乱不堪。接着说回女人。虽然我说的不是像你一样的孩子,也请你继续跟随我的思绪。女人也同样容易受到暗示,即她们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她们本身所遭受的暴力。施暴者会让她们感觉置身于一个两人游戏中,一种“互易”游戏,交易的内容就包括最终的暴力行为。紧随其后的便是一个在缄默与共识之中达成的秘密契约。有时,如果利诱不成,施暴者就开始威逼。这种威胁甚至是直截了当的:如果你说出去的话,我就撵走你,让你没好日子过;如果你说出去的话,我会想办法败坏你的名声,让你无地自容,让你成为众人的笑柄,让你成为众矢之的。
达契娅·马莱伊尼
母性不只是一个自然行为。它是存在于世的一种方式。它是随着世纪变迁、生活条件的变化二改变的一种价值。它曾经一度受到赞美和尊重,可更多时候则像母牛一样遭受鄙视和控制,人们照顾母牛也只是为了它能够生下健壮的小牛。玛格丽特·米德清晰地讲述了在有些民族,比如阿拉佩什民族,面对新生儿,男人像女人一样,展现了足够的柔情和关爱。而在其他民族,照顾小孩的任务只单单落在女人身上。这就表明,任务的分配是一个文化行为,而不是自然行为,你听得懂吗?
达契娅·马莱伊尼
可假如女权主义从未存在,你的女性朋友们就不会有今日的自由,她们还以为女性很早以前就获得了这些权利。”
达契娅·马莱伊尼
“在自然界不存在强奸,”我继续说,虽然她心不在焉,我还是希望她能听我说。“动物不会实施强奸。那是专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在战争中,侮辱和征服敌方的女人。在最遥远的战争中,这也确实作为一种引发恐惧的武器而诞生。如今,许多事物都改变了,可对比自己更脆弱、更手无寸铁、更弱小、更贫穷、更恐惧的人施加性暴力的习惯依旧存在。”
达契娅·马莱伊尼
“所有在父权制下出现的神话里,在梦的象征主义、神学和语言中,有两个概念在并行。”艾德丽安·里奇写道,“一个概念认为女人的身体肮脏堕落,是分泌物的大本营,会出血,有损阳气,是身体和道德败坏的源头,是‘地狱的牢笼’。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女人又被看作恩人,神圣而纯洁,无性生殖,是生命的源泉。这具潜在的母性身体,这具会出血的神秘身体,是她唯一的命运和存在的理由。这两种想法深深植根在女人内心,即使那些看起来最自由,最独立的女性也如此。”
达契娅·马莱伊尼
“从小,女孩们就被引向了错误的道路,”你理解这种思想的颠覆吗,我的阿失?“也就是远离了自身存在的真理。世人向她保证,未来,她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只要她甘做仆人,温顺服从,放弃所有思想和精神上的独立。”她放弃了,可是为了变得完美,她必须接受一种命中注定、无法挣脱的生活,她必须练就一种本能,就是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关进一座监狱,关上一辈子。真是十足的贿赂。
达契娅·马莱伊尼
一个人的灵气,顾名思义,是一种气体,它因为存在空间的扩大而变稀,它因为别人灵气的存在而变杂,变得不纯粹,变得失去本性。而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就我一个人,自己的灵气弥漫在整个空间里,浓浓的,厚厚的,像开辟鸿蒙一般混沌不清。我在这里,总能享受到一种绝对的孤独,或者说一种残酷的自由,总能体会到在别处从没体会到的东西:实在,或者说,“我”。
冯唐
《无题》从一方椅子上听课醒来忘了什么是我、你日子把自己拾起移步回家时间竟是如此的线一步便是十年可为什么还是怕听雨声怕闻啼鹃回望为你枕残的梦燃过的小诗为你暗干的泪浅黄的底子你旧时的眼睛是饱熟的橄榄现在望去仍是我橄榄蜜汁般的泪泉仿佛仿佛有一种言语说出来便失去了它的底蕴仿佛摇落的山音掌上的流云仿佛有一种空白河水流过彼岸没有记忆仿佛投进水里的石头落进心底的字句仿佛有一种存在只有独自才能彼此感觉仿佛淌过鬓边的岁月皴在窗棂的微雪私印我把月亮戳到天上,天就是我的。我把脚踩入地里,地就是我的,我把唇压进你的脸庞,你就是我的。我需要的不是由于对方的存在而感到温暖,感到不再孤单。我需要的不是一条路走来走去,知道路边有几个垃圾桶,绿油漆的,知道一路上有多少块青石板,一共要迈三百八十六步。我需要的不是因为有人爱着而产生的被承认的虚荣,象暴发户炫耀坠得脖子酸痛的金顶圈一样得意有几个几个女孩子喜欢我。我需要的不是一个避难所,一个知音,一个人说她永远理解我,即使是真的……我厌倦这一切,诅咒这一切,这一切里包含着懒惰,怯弱,包含着其它事物可以取代的东西。
冯唐
对于自己喜爱的美好的事物,总希望它意识不到我的存在,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美好.这样就能在这本已难得的美好上面加一个更加难得的形容——真。
冯唐
一个人的灵气因为别人灵气的存在而复杂,变得不纯粹,变得失去本性.而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就我一个人,自己的灵气弥漫在整个空间里,浓浓的,厚厚的,像鸿蒙未辟一般混沌不清。
冯唐
就像花草虫鱼以琥珀的形式存在,从此不增不减,不坏不灭。
李大为
自休谟和康德以来,西方主体哲学思想也是不可知论。休谟认为,人类的知识都来自归纳法,如果来自归纳法,那么人类所有的知识都不成立。休谟是第一个质疑知识、时间、空间、因果律存在的哲学家。虽然没有给自己的质疑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他持续追问这个行为本身比答案的意义更加深远。
李善友
正是因为有了“主体性认知”和“群体信念”的存在,所以在破除隐含假设的逻辑之前,必须先破除两件事:一是“我错了”;二是“我们错了”。把“我”“我们”和“我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结打开,我认为这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预备性的工作。简单来说,我们要勇于承认两件事情:一是“我错了”;二是“我们错了”。
李善友
正如人与人之间会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而争吵一样,群体之间会为了证实自身理论的正确性而产生斗争,同时这种斗争也会从道理之争逐渐转变为主体存在之争。
李善友
这种所谓群体认知中的道理,实际上也并不是道理,它更像是一种立场,站在群体的角度,尽量捍卫自身存在性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些群体之间的争论,不是道理之争,而是立场之争,这种争论并不是为了捍卫“我们的思想”,而是为了捍卫“我们自己”。
李善友
这种否定自身存在的行为,在科学领域被称为“可证伪性”。
李善友
这背后就是并不存在的“我”一直在推动着我们,为了自身的存在性而争斗。这不是道理之争,而是尊严之争。
李善友
在我们的主体性认同中,玩具作为内容会不停地变化,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主体性认同的内容会越来越多,我的名字、我的父母、我的工作、我的社会身份、我的钱财、我的家庭,等等。无论内容如何变化,主体性认同的结构都始终如一。这种结构其实充分说明了“我”并非一个逻辑实体,正因为“我”不存在,所以我们常常忽略这个事实。但同时这种隐性的事物对我们自身的禁锢其实最为强力,就好像思维模式这种思想层面的隐性存在,虽然不可见,却经常将人置于思维定式的旋涡当中,令人不可自拔。
李善友
«
1
2
...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
228
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