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存在
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岸见一郎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
岸见一郎
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岸见一郎
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岸见一郎
仅止于个人的烦恼,即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岸见一郎
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数学王国,很多人把它叫作“柏拉图世界”。柏拉图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数学结构。每一个数学结构,都对应一个物理实体。这个观念被称为“数学民主主义”:数学上存在,物理上就存在。无数个数学结构,就对应着无数个数学宇宙。数学宇宙的特点就是除了数学就没有别的东西——一切包袱都只不过是人为的概念而已。基本粒子是纯粹的数学结构,底层的一切,只有数学。
万维钢
兰兹伯格说,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存在,凭空就存在,而且一直都是不可约化的复杂的呢?这样的东西的确有,它就是,数学。
万维钢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说,只要自然数的公理系统只有有限条公理,那么就一定存在一些命题,你既不能用这些公理证明它是对的,也不能判断它是错的。也就是自然数的公理系统是不完备的。
万维钢
人体并不是一整台计算机,而至少是很多台计算机的联网。意识只存在于大脑深处的某个区域,而身体各部分都有自己的智能。
万维钢
泰格马克在这本书里,把现在我们关于意识的问题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简单”的问题:大脑是怎么处理信息的?大脑的智能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些问题其实也很难,但毕竟似乎是可以用计算机原理解释的。第二级是“比较难”的问题:一个有意识的系统和无意识的系统,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第三级是“更难”的问题:物理性质是怎么决定感质的呢?第四级是“特别特别难”的问题:为什么宇宙里面居然有意识的存在?
万维钢
人的认知是分等级的:第一级是古典,讲信仰、讲忠诚。第二级是现代,讲理性、讲真理。第三级是后现代,认为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讲多元化。第四级是在后现代的基础之上,讲语境。
万维钢
心理学家认为自恋和精神变态这两种性格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马基雅维利式的性格,遗传因素比较小,更多的是后天学的。在黑暗三性格以外,还有两种性格。所谓asshole,就是那种有强烈特权感的人。还有jerk把别人都当作工具,完全不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眼中的别人几乎都是没有感情、没有道德意识的存在。
万维钢
菲茨杰拉德《崩溃》: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万维钢
不特殊论者首先要有人人平等的观念。世界不会因你而存在,世界也不会因你而改变。不管你能做多少,其实这个世界的运行,基本上都跟你没关系。不特殊论者只是会对自身上的任何特殊之处都有一点不安。这点不安,就可能是你智慧增长的开始。
万维钢
软件领域以外的人可能没听过“弱即是强”,所以意识不到这种模式在艺术领域普遍存在。
保罗·格雷厄姆
有一个办法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可放大性,那就是看失败的可能性。因为收入和风险是对称的,所以如果有巨大的获利可能,就必然存在巨大的失败可能。如果你有一个令你感到安全的工作,你是不会致富的,因为没有危险,就几乎等于没有可放大性。
保罗·格雷厄姆
品牌本身实际上是无形的,它的力量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
布伦达·本斯
不是那个层次的人,便没机会领略那个层次的风景,便不容易相信那个层次的真实,更不能理解那个层次的存在。
杨奇函
我们的共同之处,不是拥有彼此一致的知识,而是身处总是存在分歧的同一个世界。
戴维·温伯格
互联网本身包含丰富的多样性,存在太多的分歧。没有一个突出的占据优势地位的观点,我们将会迷失在一个不同观点织就的漩涡里。我们需要在人们对任何事都无法达成共识且将来也无法达成共识的世界里探索如何获得知识。
戴维·温伯格
«
1
2
...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
228
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