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如果
按照经验:如果地球在运动,那么竖直抛出的物体应该落在我们身后;然而,我们没有观察到被竖直抛出的物体落在身后;所以,地球没有在运动。
理查德·德威特
如果我们提出“为什么苹果树会结出苹果”的问题,一个不错的答案就是苹果树为了散播种子而结出苹果。这就是目的论解释的一个最好范例。
理查德·德威特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预言是恒星光线在经过太阳这样的大质量物体附近时会发生弯曲。如果恒星光线弯曲真的会发生,那么这种现象可以在日食过程中观测到。因此,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出了一个明确而又夸张的预言,而且其他任何竞争理论都没有做出这个预言。由于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出了这样一个夸张的预言,而且该预言很容易就可以被证明有误,从这个角度来看,爱因斯坦的理论冒了很大的风险。
理查德·德威特
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科学通常被认为是以提供确定的知识为目标的。也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知识必须为真,而且必定为真,而不仅仅是有可能为真。如果要问我们如何才能得到这样必定为真的知识,似乎只有一种可能的方法,那就是使用基于必定为真的基本原则的演绎推理模式。如果可以找到这样必定为真的基本原则,而且如果使用的是演绎推理模式,那么所得到的结论(也就是科学知识)将“继承”这些基本原则的确定性,我们也就将得到必定为真的科学知识。
理查德·德威特
笛卡尔假设存在一个非常强大的“邪恶骗子”,可以把思想和知觉直接植入自己的大脑。如果在存在这样一个邪恶骗子的情况下,还可以找到一个自己完全确定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就将是笛卡尔想要的确定的观点,可以作为基础,在其之上进行构建。
理查德·德威特
如果我们选择关注某个群体的观点集合,那么所能得出的就是一种非常不同的融贯论,可以称之为团体融贯论。为了说明这一点,假设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与科学相关的观点可以与西方科学家这个群体的观点集合拼合在一起,那么这个观点就是真的。为方便起见,让我们把这个观点称为以科学为基础的融贯论。
理查德·德威特
如果头头表示“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就算属下对他没半点儿忠诚,也会鼓掌同意;但如果头头表示“太阳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下”,只有真正效忠的属下才会愿意鼓掌。
瓦尔·赫拉利
如果只有1000个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相信一个月,这是假新闻。但如果是10亿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相信1000年,这就成了宗教信仰。
瓦尔·赫拉利
真相和权力,这两者虽然可以携手共度一小段时光,但迟早得分开。如果想要权力,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得开始传播虚构的故事;如果想要看清世界的真相,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只能放弃对权力的追寻。
瓦尔·赫拉利
赫胥黎的天才之处就在于点出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想要控制民众,利用“爱”和“快乐”会比利用“恐惧”和“暴力”更为可靠。
瓦尔·赫拉利
如果你相信有某种超越一切的力量会揭示绝对的真理,就无法允许自己承认任何错误,因为这会让你所相信的整套故事轰然坍塌。然而,如果你相信一切就是充满缺点的人类试着要追寻真相,就能够坦然承认这一过程中会犯的错误。
瓦尔·赫拉利
人如果问:“我该做什么?”佛会说:“什么都不要做。”
瓦尔·赫拉利
如果想知道生命的终极真相,礼仪和仪式会是个巨大的障碍。但如果你想知道的是如何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像孔子那样),真相往往只是一种负担,而礼仪和仪式反而是你最好的伙伴。
瓦尔·赫拉利
你需要试试那些看来可能无法前进的路,走走那些好像是此路不通的胡同,为怀疑和无趣保留空间,让各种想法的种子慢慢萌芽、绽放。如果你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就永远找不到真相。
瓦尔·赫拉利
如果你相信一切都是虚无,却又因此和他人展开斗争,这就实在太奇怪了——但这对人性来说也实属正常。
瓦尔·赫拉利
希特勒也写道:“即便政治宣传手段再出色,如果没把一项基本原则牢记在心,也无法成功——宣传时必须只锁定几个重点,然后不断地一再重复。”
瓦尔·赫拉利
如果你真的和某人正陷入爱恋,永远不会担心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瓦尔·赫拉利
对抗偏见及压迫的政权,需要很大的勇气(courage),但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走进未知的领域,则需要更大的勇气。世俗主义的教育告诉我们,如果自己不知道某件事,就应该勇敢承认自己的无知,并积极寻找新证据。
瓦尔·赫拉利
如果要跑得更快,就要轻装上阵,把过去的所有幻想都放下吧,它们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瓦尔·赫拉利
人类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常常就是因为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总觉得在某个地方会有永恒的本质,而只要自己能找到,就能永远心满意足。而人如果对此越执着,最后找不到的时候也就越失望、越痛苦。
瓦尔·赫拉利
«
1
2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
694
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