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和合学是解决人类冲突的智慧,强调差异中的和谐共存。
张立文
理气关系是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理是气的根据,气是理的载体。
张立文
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直觉体悟,而非逻辑分析。
张立文
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是折中主义,而是动态平衡的智慧。
张立文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自然’,而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仁’。
陈鼓应
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陈鼓应
儒家的‘中庸之道’并非简单的折中,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陈鼓应
道家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
陈鼓应
The Daoist view of nature is not merely a physical concept but a metaphysical one.
道家的自然观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
陈鼓应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自然’,而儒家的核心是‘仁义’。
陈鼓应
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陈鼓应
The Daoist sage does not strive, yet nothing is left undone.
道家圣人不刻意追求,却无事不成。
陈鼓应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顺应自然之道。
陈鼓应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政治哲学。
陈鼓应
The Daoist view of nature is not merely a passive acceptance but a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smic process.
道家的自然观不仅是被动的接受,更是对宇宙过程的积极参与。
陈鼓应
老子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强为。
陈鼓应
庄子的‘齐物论’打破了是非、善恶、美丑的二元对立,达到了一种更高的统一。
陈鼓应
理学的根本精神在于‘为己之学’,即通过道德实践实现自我完善。
陈来
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其强烈的实践性,强调知行合一。
陈来
儒家的‘仁’不仅是道德原则,更是宇宙生生之理的体现。
陈来
朱子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但这一过程必须与‘诚意正心’相结合。
陈来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将道德本体与主体实践完全统一起来。
陈来
古代中国的‘理’概念,既是自然法则,也是道德规范。
陈来
理学的根本精神在于‘为己之学’,即通过道德修养实现自我完善。
陈来
儒家的‘仁’不仅是道德原则,更是一种宇宙情怀。
陈来
朱子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但最终目的是‘明德’与‘至善’。
陈来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将道德本体与主体性推向了极致。
陈来
朱子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但格物的目的不在知识而在明理。
陈来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打破了朱子学的知识化倾向,回归道德主体性。
陈来
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体现了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体意识。
陈来
«
1
2
...
10349
10350
10351
10352
10353
10354
10355
...
10626
1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