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领域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而2023年就处在第三次浪潮中。第一次浪潮是土地和生产之间关系的改变,人们开始脱离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渐可以自由发展了;第二次浪潮是世界工厂和房地产,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覆盖全球。在这么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在很多制造业领域开始取代日本、韩国、欧美,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我们处在第三次浪潮中,它由能源结构转型和智能制造组成,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化2.0,这就是我们投资的重中之重。
张颖
但在商业化的领域,它亦包含了对能源的探索,以及对空间的探索,所以我们今天才有对绿色能源运用的讨论、对储能的需求讨论等等。
张颖
而在前沿领域,其实“卡脖子”一直存在。最近有本新书叫《潮起》,也讲到了这个观点。这本书在调研了500多位工程师、企业家、政府官员之后告诉我们,其实“卡脖子”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张颖
很多人说硬科技领域太难研究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从电动车开始,顺着电气化、智能化的大逻辑,在电动车新车销售渗透率在不同的阶段时,就对应了不同的投资主题。
张颖
恐惧与希望推动了人类命运的发展,也同样是我们在风险投资这个领域的火箭推进器。我是做风险投资的,我还需要在纷繁芜杂中保持自己秉性的底层乐观。
张颖
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养成用多种模型思考的习惯,不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这样才能看透现实。比起站队,更应该更中立地去思考价值与意义。
张颖
我们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投了理想和小鹏的机构。我们以这两家公司为新能源领域的“节点公司”,顺着电气化、智能化,再延伸到新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
张颖
在高端领域,比如AI、量子计算、先进制程的芯片等等,美国一定会采取“卡脖子”策略。但是在其他领域,美国公司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包括美国为了自己的增长、降低通胀等等因素。
张颖
在今天的大背景下,更要进入自己具有优势的领域,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张颖
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一下我对中美之间的观察。8月底我去美国出了一趟差,我从旧金山一口气开车到了纽约,给我最大的冲击有四个点,这些与我们判断未来的大势也有帮助。第一,美国在变得更加分裂。第二,不少美国公司的人均效率恢复得比较缓慢。第三,在很多领域中国的优势依然非常大。第四,我认为未来“卡脖子”一定会存在,但硬脱钩不可能。
张颖
这新一波公司在走出国门后,他们在当地建厂、建立研发子公司。他们更在意形成一个闭环的组织体系,把中国优秀的制造能力外溢出去,比如智能制造、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医药上游等领域。
张颖
最有价值的真理通常是大多数人不相信的,就像被低估的股票一样。如果你从这些真理入手,你将拥有整个领域。因此,当你找到一个你知道很好但大多数人不同意的想法时,你不仅应该忽略他们的反对意见,还应该大胆地朝这个方向推进。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你应该寻找那些可能受欢迎但似乎难以赚钱的想法。
保罗·格雷厄姆
因此要聚焦擅长的领域,谨慎进入全新的领域。除非你下定决心,做好准备投入研发和自己制造。
刘荣海
对奈飞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业务、流程、所在领域等之外的核心内容。
帕蒂·麦考德
对企业和个人来说,要应对今日商业领域激烈的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灵活, 确保自己在能力上持续提升,并为未来的成功积累所需要的经验。
帕蒂·麦考德
我们的商业模式、技术能力以及执行团队,都不能仅仅满足于与公司的发展保持步调一致--我们必须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制定相关策略,然后做好相应准备。我们必须招募那些在全新领域里面具有专长的优秀人才,持续不断地重组团队。同时,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摒弃原有计划、承认错误和步入新的发展轨迹。
帕蒂·麦考德
你建立的是团队,不是家庭。究竟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还是从外部招聘一名高绩效者,我们的经验是看这项有待完成的工作是否需要内部人员所不具备的专业技能,或者在这项工作所属的领域,我们自己是否就身处创新前沿?
帕蒂·麦考德
具备横向与垂直领域共同发展,是一位领导者所必备的。我们的领导者的知识领域都是深而广,做到这个的唯一的办法是对这个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并且由衷希望可以对这个公司有所作为。抱着这种态度,跟任何团队一起开会的时候,都要为其提供一些你的贡献。作为首席执行官,你确实为此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做到对各个领域有广泛的认知,这是需要积累经验的。对公司里其他人的工作要保持关心,由衷的在乎各个团队所获得的成功。就好像在打磨一项工艺,必须献身于研究这门工艺,除此之外没有更简单的答案了。
黄仁勋
经营好公司,做好生意,才能产生影响力。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应该是所有公司的宗旨,因为必须是一定规模的公司且其有意愿投入大量的技术,才能完成这份使命。如果企业不把资源引到医疗保健、气候科学、材料科学和其他重要的领域 ,科学领域就损失很大的支持。这才是经营企业的核心,拥有出色业务的同时,需要兼备强烈的使命感。这样,一家企业不仅可以做好生意,还可以真正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力。
黄仁勋
我其实想要一家更小的公司,而不是更大的公司。通常公司需要尽可能大才能做好很多工作,但也要尽可能小。如果想要一个服从命令和控制的组织,那么你就把它做成一个金字塔,就像罗马帝国时期的旧军队一样。但如果你想赋予人们权利,就要尽可能地让它变得平坦,这样信息传播得更快。为了使组织结构尽可能平坦,必须充分考虑第一层。第一层恰好是资深工作人员,他们需要的管理最少,我的管理团队中没有一个人会来找我寻求工作建议,他们自己就做得很好。有很多人向我汇报工作,我不需要一对一进行指导。他们都非常快乐,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且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所以那些一对一的交流真的没有必要。如果有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你为什么要告诉一个人?你得告诉所有人。因此,当我们在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我会在某个时间发送给所有人,然后他们会给我反馈,我们再完善它。公司的管理是扁平化的,而且你已经对公司十分了解,再加上给员工充分授权去访问公司的信息,这样公司也很敏捷。事实证明,通过很多直接下属,而不是一对一,能使公司管理扁平化,信息传播更快、更通畅。我们没有业务部门,也没有分歧,每个人都像一个人一样工作。公司的运行方式使我们能够快速构建加速计算。如果你让我去做炸鸡,或者瑞典肉丸,肯定没有机会,但是在加速计算领域,我们就可以做得很好。
黄仁勋
«
1
2
...
31
32
33
34
35
36
37
...
47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