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接受
自由不能以彻底放弃自由为代价,生命是美好的。其实人生充满着种种的一些苦楚,所以在苦楚的时候呢,我们还是要继续坚持,笑着活下去。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你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吗?人生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只有在不容易中来学会从容的接受人生的命题,演好自己的剧本。
罗翔
人永远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也要接受自己的事业有一种负斜率。
罗翔
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做我们觉得是对的事情,然后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罗翔
法律上的程序正义是尽可能的让穷人和富人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虽然任何的法律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法律上的平等不是结果上的平等,并不是把强者拉到弱者的地步,“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结果意义上的平等很有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平等。很多人都认为程序正义是有钱人的游戏,我们承认,人类无法建立尽善尽美的司法制度,任何司法制度都有瑕疵,但是不能因为存在瑕疵而对法律的正义怀着彻底的虚无主义与彻底的怀疑主义。解构是容易的,但是建构是难的。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法律人都能够认同,也希望民众能够接受法律上的程序正义,它能够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无论他的身份、地位、学识和财富。我们希望法律上的程序正义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罗翔
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幸福,但是什么叫幸福呢?真正的幸福啊,可能一定都是平凡的幸福,都是我们当时并不在乎,但是失去的时候才知道那才是你最在乎,才是最幸福的一种东西。每个人都有疲惫的时候,都有灰心的时候,都有倦怠的时候,因为人生如同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精彩,当然每个季节也有每个季节的无奈,人生就是这样,躺平有时,振作有时,行走有时,休憩有时,我们都不完美,所以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当然也要接受他人的不完美。虽然说我们的一生都在路上,但是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目标和方向,人总归是要找到一个地方让我们的心灵能够安静,所有的阅读,所有的欣赏影片,它都要让我们找到一种力量,所以阅读不是逃避,阅读是一种超越,我们要在阅读中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我们要在阅读中寻找到人生真正的力量,去进入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罗翔
有朋友提醒我,从事文字写作要把自己看成一支铅笔。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为何写作,要知道铅笔在谁的手中。对于铅笔而言,最重要的是笔芯,我们要保守自己的心甚于保守其他一切。良心是唯一不能从众之事。写作不是为权力的垂青,不是为获得群众的掌声,而是向自己的良心负责。对于铅笔而言,字迹是可被擦去的。我们的观点可能有错,需要随时被纠正。对于铅笔而言,它是有限的,有一天它会写到尽头。作者也许会发现自已所写的其实没有太大价值,我们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
罗翔
人是目的,不是纯粹的手段,犯罪人因为犯罪而受到惩罚,但犯罪的人依然是人,所以必须获得作为人应有的尊重和权利,法律惩罚他依然是尊重他,而不是把他像畜生一样地乱棍打死,因为离开了法律的约束,很多看似正义的激情迟早会变成狂热的非正义。这就是为什么惩罚罪人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人类发明的法律的正当程序,按照正当程序来惩罚罪人,只要是人就是会犯错误的,司法也必然会出现错误,但如何让这种错误在人们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呢?如何让法律所追求的有瑕疵的正义依然为人们所尊重或信服?只能依靠正当程序。
罗翔
功利性读书必然让你接受成功主义的价值观,我们身处的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哲学——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为人上人,这几乎主宰了我们一切的价值观。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为了成功,你可以不择手段,你可以牺牲一切利益。
罗翔
我们常说天道酬勤,但事实上,人生的许多成就,个人的努力虽然重要,但自己所能决定的其实很少。有许多重要的关头,许多的贵人相助其实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只能以感恩的心来接受,并希望在自己有能力和有机会时也能够去祝福他人。
罗翔
当我们习惯了面具下的人生,我们也就无法诚实地接受自己的不足,无法忍受批评,无法忍受他人的嘲笑,那最终我们也许会释放我们内心的幽暗,走上不归之路。
罗翔
如果仅仅从经验出发,我们很容易接受人的尊严和价值受制于环境,我们经常处于一种被侮辱和被伤害的境地。
罗翔
权力若不在阳光之下接受法律严格的约束,即使“圣人”也无法做到言行一致。
罗翔
好像世界上公认有个现象:一个音乐家(指演奏家)大多只能限于演奏某几个作曲家的作品。其实这种人只能称为演奏家而不是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容受不了广大的艺术天地,接受不了变化无穷的形与色。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
傅雷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
傅雷
青年初出校门,未经锻炼,经不起挫折。过去的思想训练,未受实际生活陶冶,仍是空的。从小的家庭环境使他重是非,处处认真,倒是害苦了他。在这个年纪上还不懂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即使理性上认识到,也未能心甘情愿的接受。只好等社会教育慢慢的再磨练他。
傅雷
我知道东方西方之间的鸿沟,只有豪杰之士,领悟颖异、感觉敏锐而深刻的极少数人方能体会。换句话说,东方人要理解西方人及其文化和西方人理解东方人及其文化同样不容易。即使理解了,实际生活中也未必真能接受。这是近代人的苦闷:既不能闭关自守,东方与西方各管各的生活,各管各的思想,又不能避免两种精神两种文化两种哲学的冲突和矛盾。当然,除了冲突与矛盾,两种文化也彼此吸引,相互之间有特殊的魅力使人神往。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要是能与西方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的精神融合起来,人类可能看到另一种新文化出现。西方人那种孜孜矻矻,白首穷经,只知为学,不问成败的精神还是存在(现在和克利斯朵夫的时代一样存在),值得我们学习。你我都不是大国主义者,也深恶痛绝大国主义,但你我的民族自觉、民族自豪和爱国热忱并无一星半点的排外意味。相反,这是一个有根有蒂的人应有的感觉与感情。
傅雷
一个民族的文化假如取的渗透方式,它的力量就大而持久。个人对待新事物或外来的文化艺术采取“化”的态度,才可以达到融会贯通、彼为我用的境界,而不至于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受也罢,与也罢,从“化”字出发(我消化人家的,让人家消化我的),方始有真正的新文化。“化”不是没有斗争,不过并非表面化的短时期的猛烈的斗争,而是潜在的长期的比较缓和的斗争。谁能说“化”不包括“批判的接受”呢?
傅雷
何况理性是理性,感情是感情,理性悟透的事情,不一定能叫感情接受。
傅雷
中国人不是不讲形而上学,但不像西方人抽象,而往往用诗化的意境把形而上学的理论说得很空灵,真正的意义固然不易捉摸,却不至于像西方形而上学那么枯燥,也没那种刻舟求剑的宗教味儿叫人厌烦。西方人对万有的本原,无论如何要归结到一个神,所谓God [神,上帝],似乎除了God [神,上帝],不能解释宇宙,不能说明人生,所以非肯定一个造物主不可。好在谁也提不出证明God [神,上帝]是没有的,只好由他们去说;可是他们的正面论证也牵强得很,没有说服力。他们首先肯定人生必有意义,灵魂必然不死,从此推论下去,就归纳出一个有计划有意志的神!可是为什么人生必有意义呢?灵魂必然不死呢?他们认为这是不辩自明之理,我认为欧洲人比我们更骄傲,更狂妄,更ambitious [野心勃勃],把人这个生物看做天下第一,所以千方百计要造出一套哲学和形而上学来,证明这个“人为万物之灵”的看法,仿佛我们真是负有神的使命,执行神的意志一般。在我个人看来,这都是vanity [虚荣心]作祟。东方的哲学家玄学家要比他们谦虚得多。除了程朱一派理学家dogmatic [武断]很厉害之外,别人就是讲什么阴阳太极,也不像西方人讲God [神]那么绝对,凿凿有据,咄咄逼人,也许骨子里我们多少是怀疑派,接受不了太强的insist [坚持],太过分的certainty [肯定]。
傅雷
要求资产阶级接受工人阶级的基本思想,例如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个人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或者如先生所说“没有劳动,没有生活,不从劳动以外求生活,不从自力以外求生活”,这就是要求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这些对于少数进步分子说来是可能的,当作一个阶级,则不宜这样要求,至少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不宜如此宣传。
毛泽东
«
1
2
...
35
36
37
38
39
40
41
...
111
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