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始终
迄今为止,我对他的命运始终充满信心。我从未试图安排他的命运,因为事无巨细,都是由他做出安排。我与他相依为命,共同生活,就放佛生活在我自己心中,从来没有任何隔阂。可突然间,我再也没有信心,我对一切都丧失了信心。罗贝尔再也不是恒星、路标,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年届六旬的老人,身体虚弱、易病,失去了过去的保护,又面临着未来的威胁。我两眼睁得大大的,背靠着枕头。我必须想法设法拉开一定距离,以便更好地看清他,仿佛在这二十个春秋,我未曾毫不犹豫地爱过他
波伏娃
她在男人心目中的价值,也不是通过增强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重要性取得的,而宁可说是通过根据男人的梦想去塑造自己获得的。在尚无经验的时候,她并不是始终都意识到这一点。她可能和男孩子们一样具有攻击性,可能想用一种粗暴的权威、一种自得的坦率去征服他们。但是几乎可以肯定,这种态度使她注定要失败。所有的女孩子,从最低三下四的到最清高孤傲的,迟早都会懂得,要讨人喜欢,她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权利。她们的母亲嘱咐她们,不要再把男孩子当成伙伴对待,不要去献殷勤,而要扮演被动的角色。如果她们想建立友谊或开始调情,就必须处处小心,避免显出主动的样子。男人不喜欢garCOns manques[男孩气的女孩子],女学者或聪明的女人;过分有胆量,过分有文化或知识,过分有个性,会把他们吓跑。
波伏娃
妓女和艺术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模糊联系,因为实际上美和性快感是含糊地联系在一起的。
波伏娃
愚蠢的男人,你们无端指责女人。却不知她们被指摘的缺点,恰恰是由你们造成的。既然以无限的渴望向她倍献殷勤,那为何诱她作恶,又希望她安分守己?她们抗拒,你们反对,她们殷勤,你们又道貌岸然地说她放荡轻佻。你们怪异的想法好像一个小孩,大胆呼唤妖怪之后,又仓皇逃跑。那些让镜子蒙了尘却抱怨它黯淡无光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又在想什么呢?无论赢得芳心,还是遭到鄙弃,你们的性情始终如一。她们待你们不好,你们就满腹牢骚,她们热情大方,你们就讥讽嘲笑。你们鄙视每一个女人,因为她如果把你们拒之门外,你们就说她不知好歹,如果大门敞开,就是淫乱放荡。她渴求你们的爱,可假若无情会使你们气愤,多情又使你们反感,她究竟该怎么做?既然你们享受焦虑与苦恼,那么一个丝毫不爱你们的女人最适合,你们若想抱怨,尽管抱怨去吧!
达契娅·马莱伊尼
我们曾以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后才明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李大为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的内心。
古斯塔夫·勒庞
在我们的主体性认同中,玩具作为内容会不停地变化,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主体性认同的内容会越来越多,我的名字、我的父母、我的工作、我的社会身份、我的钱财、我的家庭,等等。无论内容如何变化,主体性认同的结构都始终如一。这种结构其实充分说明了“我”并非一个逻辑实体,正因为“我”不存在,所以我们常常忽略这个事实。但同时这种隐性的事物对我们自身的禁锢其实最为强力,就好像思维模式这种思想层面的隐性存在,虽然不可见,却经常将人置于思维定式的旋涡当中,令人不可自拔。
李善友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失速点。所谓失速点,就是“存量”增长到一个阈值后,激活了一个刹车式的“调节回路”。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现有的发展逻辑中到达营业峰值之后,发展速度就会急速下降。
李善友
人类的大脑如同一台照相机,可以把一切看到、听到、闻到、感知到的事物在脑海中“拍摄”成“照片”,但照片始终只是照片,可以反映事实,却永远不等于客观事实。我们只能将相片与相片进行比较,而不能将相片与物体进行比较;换句话说,我们只能将信念与信念进行比较,而不能将信念与事实进行比较。
李善友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相信,世界上始终存在一个必然正确的元起点,从这个元起点出发,通过逻辑性的推导,人们就可以获得新知识。
李善友
除了几何学,天文学的发展也堪称破界创新的典型范式。纵观天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用3个著名科学家所代表的系统(托勒密天文学、哥白尼天文学以及开普勒天文学)来概括天文学的3个发展阶段。托勒密天文学的基石假设来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始终保持静止不动,太阳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李善友
拿破仑对国会说,我通过信奉天主教,终止了旺代战争,通过变成穆斯林教徒,在埃及站住了脚,通过变成一名信奉教皇的人,赢得了意大利神父的支持,如果我要去统治一个犹太国家,我也会重修所罗门的神庙。自从亚历山大和凯撒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更好的了解怎样影响群众的想象力,他始终全神贯注的事情就是强烈的作用于这种想象力,在胜利时,在屠杀时,在演说时,在自己的所有行动中,他都把这一点牢记在心中。
古斯塔夫·勒庞
人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感情源自于自己内心…以为自己是理性的,自己一举一动都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绝大多数行为,都是一些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真理…人一到群体中,理性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个人一旦成为群体一员,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群体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人无意识的自我深层区域,人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古斯塔夫·勒庞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古斯塔夫·勒庞
人最难做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的是变幻无常。
蒙田
纳尔齐斯在接待他时并不显得特别庄重。院长面无表情地听他的朋友讲自己的冒险、痛苦与罪恶,提了不多几个问题,从未打断他,甚至听到歌尔德蒙承认自己已对上帝的公正与仁慈失去信仰时仍然无动于衷。当他听出歌尔德蒙受了许多磨难与惊骇,不止一次已濒于毁灭的时候,他却有些吃惊;可随后又不得不微微笑了,为他的朋友始终保持着天真无邪的本性而深深感动。因为他发觉,歌尔德蒙为之忧虑和忏悔的不虔诚的想法,与他本人思想中的怀疑和危机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赫尔曼·黑塞
自古以来,在天才和教师这个行当之间就始终存在一条深深的鸿沟。天才们在学校里的表现,一开头就叫老师们憎恶。在老师们看来,天才是那种坏学生:他们不尊敬教师,十四岁就开始抽烟,十五岁谈恋爱,十六岁出没于小酒店,他们看禁书,写狂妄的文章,有时带着讥讽的神色盯着老师望。在教室日志里填写着他们带头闹事,要给他们禁闭处罚的记载。一个学校老师宁愿在他班上有几个笨驴而不愿要一个天才。仔细看来,他也是对的嘛,因为他的任务并不是培养非凡的天才,而是通晓拉丁文的人、数学家和老实人。
赫尔曼·黑塞
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就成了他一辈子魂牵梦绕的什么。
莫言
让盖茨比始终抱有信念的那束绿光,就像是在我们眼前逐年远去的极乐未来。我们拼命追赶他,却每每失之交臂,但这没关系——明天我们总可以跑得更快些,将手臂伸得更长些……直到在一个美妙的早晨——
菲茨杰拉德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斯蒂芬·茨威格
«
1
2
...
38
39
40
41
42
43
44
...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