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道德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
洪应明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洪应明
你要是干了违法乱纪的事,不用我批评,法律就会制裁你,你要是干了违背道德的事情,舆论和良心就会来谴责你。还有些一些事,它没有对错,也没有标准。
亦舒
世俗的道德准则其实就是真相、同情、平等、自由、勇气和责任,这些也是现代科学和民主制度的基础。
瓦尔·赫拉利
道德的重点并不是“遵守神圣的诫命”,而是要“减少痛苦”。所以,想让自己是个有道德的人,不需要相信任何神话或故事,只要好好了解“痛苦”的深义就行。
瓦尔·赫拉利
商贸使人们重视在交易中获得陌生人信任的机会。随着陌生人之间的金钱互动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多地把邻居想成潜在的生意伙伴,而不是潜在的猎物。杀死店主毫无意义。故此,同理心、自我控制和道德成为第二天性,尽管道德始终是一把双刃剑,贯穿历史,它既能防止暴力,也很容易引发暴力。
马特·里德利
没有子女的斯密还观察到,孩子是没有道德感的,他要经历种种辛苦,才能意识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
马特·里德利
大卫·休谟以及稍晚些时候的亚当·斯密为它扫去灰尘,向全世界展示:道德是一种自发的现象。休谟意识到,如果人们善待彼此,对社会是有益的,所以,他认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是理性算计,而非道德规定。斯密更进一步,认为道德来自人类本性的一个独有特点——同理心未经计划,也无人指使。
马特·里德利
埃利亚斯认为,道德标准是演变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记录了伊拉斯谟和其他哲学家公布的礼仪指南。这些指南充斥着似乎根本不必要,其实更能透露实情的餐桌礼仪、如厕礼仪和床事礼仪建议:“他人大小便时无须打招呼……不得用桌布、袖子或帽子擤鼻涕,也不要用指头挖鼻孔……吐痰时要背过身,以免唾液吐到他人身上……吃饭时不可挖鼻孔。”简而言之,这些琐碎的行为竟然值得一提,暗示以现代标准来看,中世纪欧洲的生活相当“恶心”。
马特·里德利
按照斯密的观点,道德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人在社会中寻找心心相通的愉悦,自行决定道德准则,接着道德家再观察、记录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反过来又以从上至下的方式将之教导给人们。基本上,斯密的意思是,告诉你应该怎样行事的牧师,他的道德准则其实来自观察真正有道德的人怎么做。
马特·里德利
人类历史的传授方式,也由此充满了误导,因为它太过强调设计、指导和规划,而太少关注演变。所以,打了胜仗的,是将军;经营国家的,是政客;发现真理的,是科学家;创造流派的,是艺术家;实现突破的,是发明家;塑造心灵的,是老师;改变思想的,是哲学家;布道的,是教士;做生意的,是商人;阴谋导致危机;神祇订立道德。
马特·里德利
在西方思想史上,天钩模式占主导地位,它把世界解释为设计和规划的结果。柏拉图说,社会模仿一种设计好的宇宙秩序、一套应当强制执行的信念来运作。亚里士多德说,你应该在事物内部寻找意图和发展(也即灵魂)的原则。荷马说,神祇决定战斗的胜负。圣保罗说,你应该本着道德行事,因为这是耶稣的教导。穆罕默德说,你应该顺从神明通过《古兰经》传下的言语。路德说,你的命运在上帝的手中。霍布斯说,社会秩序来自君主或他所谓的“利维坦”(也即国家)。康德说,道德超乎人类的经验。尼采说,良好的社会需要强力的领袖。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世界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描述,还有一种我们应当遵循的自上而下的准则。
马特·里德利
英美法归根结底都来自普通法,这种道德准则,没有专人撰写,但每个人都要参与。也就是说,和十诫或者大部分成文法不一样,普通法通过先例或对手论证自然形成,不断演变。用法学家艾伦·哈钦森的话来说,它是渐进式的演变,既不是痉挛式的跳跃,也不是散漫的停滞。它是一个“永久的进行过程——转瞬即逝、动态、混乱、富有成效、可望而不可即、自下而上。”
马特·里德利
什么叫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意思是拥有保险会使人不太会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或阻止坏事发生。被保险人较没有动机改变习惯或改善条件,以致对坏事更无招架之力。例如,拥有健康保险的人,每当鼻塞或咳嗽时,会比没有健康保险的人更可能去就医。道德风险这个抑制因素,使得保险公司的总支出比它们应有的支出高。
蒂莫西·泰勒
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体制和文化,是不道德的,因为实现这一目标是不道德的。
萨缪尔·亨廷顿
小阿瑟·施莱辛格说:“多元文化主义者常常是坚持种族中心的分裂主义者,在西方的遗产中,他们除了西方的罪行外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他们的“态度是抛弃不道德的欧洲遗产,而从非西方文化中寻求补充”。
萨缪尔·亨廷顿
文化是相对的,道德是绝对的。正如迈克尔·沃尔泽所指出的,文化是“深厚”的,它们规定体制和行为模式以引导人们走上一条对某一特定社会来说是正确的道路。然而,高于、超出和产生于这一最高标准道德的,是“浅显”的最低标准道德,它体现了“得到重申的最深厚的或最高标准道德的特性”。
萨缪尔·亨廷顿
美国人的理想主义、道德主义、人道主义本能、天真和对巴尔干的无知,导致了他们亲波反塞的立场。与此同时,美国在波斯尼亚既无重要的安全利益,也无任何文化联系,因而美国政府没有理由去大力帮助波斯尼亚人,而只是默许伊朗人和沙特人去武装他们。
萨缪尔·亨廷顿
大多数社会的大多数人民具有类似的“道德感”,即“浅层”的关于什么是正确和谬误的基本概念的最低限度道德。瓦茨拉夫·哈韦尔曾指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单一的全球文明中”。它“不过是一块薄板”,“覆盖或掩藏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民族、宗教、历史传统和历史上形成的态度,所有这些在某种意义上说都存在于它‘之下’”。
萨缪尔·亨廷顿
20世纪后半叶席卷世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进程。认同和权力体系长期存在的根源瓦解了。人们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脱离了他们的根基,从事新的工作或没有工作。他们与大批陌生人相互作用,面对着一套新的关系。他们需要新认同根源、新形式的稳定社会以及一套新的道德规范来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不论是主流的宗教还是原教旨主义的宗教,都满足了这些需要。
萨缪尔·亨廷顿
«
1
2
...
32
33
34
35
36
37
38
...
90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