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中国
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gap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
梁文锋
中国AI,不会永远在别人的影子里徘徊。
梁文锋
顶尖人才在中国是被低估的,而正因为DeepSeek‘做最难的创新’,创新对于顶级人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梁文锋
中国AI的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生态。很多国产芯片发展不起来,也是因为缺乏配套的技术社区,只有第二手消息,所以中国必然需要有人站到技术的前沿。
梁文锋
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gap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梁文锋
中美之间的AI差距会有一到两年,但永远是创新和模仿的差距。中国不可避免地需要站在技术的前沿。
梁文锋
中国必须从‘搭便车’转向‘贡献者’,打破‘美国创新 - 中国应用’的惯性思维。
梁文锋
英伟达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而是西方科技生态系统长期合作,共同规划下一代技术路线的成果。中国也需要类似的生态体系。国内许多芯片失败,不是因为资金不足,而是因为缺乏支撑性技术社区,仅依赖二手信息。必须有人走在前沿。
梁文锋
我们在解决最难的问题。对于顶尖人才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挑战世界上最困难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的顶尖人才经常被低估,因为硬核创新稀缺,他们很少得到认可。而我们正好提供了他们渴望的舞台。
梁文锋
我认为,创新首先是一种信念。为什么硅谷的创新能力强?因为他们敢于尝试。ChatGPT 出现时,中国在前沿研究上信心不足。从投资人到大公司,很多人认为差距太大,转而专注于应用。但创新需要信心,而年轻人往往更具信心。
梁文锋
不一定。中国产业格局的重塑将越来越依赖深度科技创新。随着快速获利的机会减少,更多人会转向真正的创新。
梁文锋
在美国,每天都有各种创新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突破并不算特别。但他们惊讶的是,一家中国公司不仅仅是跟随者,而是以创新者的身份加入了他们的竞争。这与大多数中国企业习惯的模式完全不同。
梁文锋
因为我们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参与全球科技创新。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习惯于利用海外的技术创新,并通过应用层面进行商业化,但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一次,我们的目标不是快速盈利,而是推动技术前沿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生态的成长。
梁文锋
我们认为,中国的AI不能永远做跟随者。人们常说,中国AI比美国落后一到两年,但真正的差距在于“原创”与“模仿”。如果不改变这一点,中国永远只能追赶别人,而不是引领方向。有些探索是无法回避的。
梁文锋
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必须逐步从技术的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依赖别人的成果。在过去30年的IT革命中,我们几乎没有真正参与核心技术创新。
梁文锋
首先是训练效率的差距。我们估算,中国目前最好的模型,在算力相同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两倍的计算资源才能达到全球顶尖模型的水平。这是由于架构和训练策略的差距。其次是数据利用效率,中国的模型大约只有全球最优水平的一半,也就是说,同样的结果需要两倍的数据和计算量。两者叠加,意味着整体资源消耗是四倍。我们的目标是不断缩小这个差距。
梁文锋
创新当然成本高昂,而过去我们倾向于采用现成技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发展阶段所限。但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字节跳动、腾讯等巨头的盈利能力,已经具有全球影响力。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以及组织高水平人才进行有效创新的能力。
梁文锋
DeepSeek V2完全是由本土人才打造的。目前,全球前50的AI人才可能确实不在中国,但我们希望自己培养出这样的团队。
梁文锋
在美国每天发生大量创新里,这是非常普通的。他们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这是一个中国公司在以创新贡献者的身份加入到他们游戏里去。毕竟大部分中国公司习惯follow而不是创新。
梁文锋
我们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梁文锋
«
1
2
...
29
30
31
32
33
34
35
...
139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