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表现
所谓具有女性气质,就是显得软弱、无用和温顺。她不仅应当修饰打扮,做好准备,而且应当抑制她的自然本性,以长辈所教授的做作的典雅和娇柔取而代之。任何自我表现都会削弱她的女性气质和魅力。
波伏娃
她们的过于娇气的工作,无法耗尽她们的过于旺盛的精力。 她们变得厌倦,由于厌倦并为了补偿自己的低下地位,她们任凭自己去做那忧郁而浪漫的白日梦。她们尝到了这种轻易逃避的甜头,失去了自己的现实感。她们屈服于自己的情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激动;她们不是在行动,而是在聊天,在聊天时又把严肃的句子和无意义的词汇混在一起,变成了大杂烩。由于被忽视、被“误解”,她们在自恋的幻想中聊以自慰:她们认为自己是小说中的浪漫式的女主人公,孤芳自赏而又自我哀怜。她们十分自然地变得娇气十足。装腔作势,这些弱点在青春期尤其引人注目。她们的不适,以急躁、发脾气和流泪的方式表现出来。她们之所以喜欢大哭(许多女人后来仍保留着这一癖好),主要是因为她们喜欢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这不仅是对她们严酷命运的抗议,也是引人爱怜的一种手段。
波伏娃
事实上,男人代表了正向者与中性者,也就是说,他是雄性,又代表了人,而女人只是负向者,也就是雌性。每当她表现得像个完整的人时,旁人便会说她像是男人。每当她从事运动、政治活动、智性活动时,或是表现了对其他女人的欲望,别人都把这些解释为“与男性抗衡的心志”;大家都不看重女人超越自身追求的价值,以致认为她作为主体的立身态度是出于非真实自我的抉择。这个解释是建立在下述这一项误解上:认为雌性的人天生应该做个女性化的女人;女人并不是做个异性恋者,或是成为母亲就可说是“女性化”的理想典型;所谓“真正的女人”其实是个人工产物,是文明社会制造出来的,一如从前制造了“阉人”一样;女人卖弄风情、温顺乖巧这些所谓的“本能”其实是被灌输的,就像男人为自己的阳具自豪也是被灌输的
波伏娃
这并非自主的选择,而是一种僵化的欲望的表现,展现了归属、激励、竞争和对荣誉的维护。“为了理解我们的文化,”她在《男性》中写道,“我要理解男性,因为是他们构建了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我回溯的道路,在路的尽头,我找到了阴茎。”
达契娅·马莱伊尼
女性使用一种男性为男性而发明的语言,这是一种倒错。可女性不仅很熟悉这种语言,有时甚至迷失其中。我记得伊达·马利在她的一本书中写道,女性通过穿衣打扮的方式,说着男性之间交流的语言。这并非自主的选择,而是一种僵化的欲望的表现,为了展现归属、激励、竞争和对荣誉的维护。“为了理解我们的文化,”她在《男性》中写道,“我要理解男性,因为是他们构建了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我回溯的道路,在道路的尽头,我找到了阴茎。”
达契娅·马莱伊尼
阿失,听我说,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最糟糕的事情,恰恰就是迎合男性的思想,欣然且虚荣地将自己看作一个被追求的猎物,一样被渴求的物件,一份需要保卫的财产。因此,她处心积虑地把自己扮成一个洋娃娃,她也很清楚如何让这个洋娃娃变得富有魅力、难以抵抗。女人接受了奴性,仿佛那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不幸。那些性感暴露的衣服,好像在挤眉弄眼地说着:“来抓我呀,我会逃跑,可你该追上来。”就是这种奴性突出的表现,坦白说,这种表现有时令人难受,有时又很滑稽可笑。
达契娅·马莱伊尼
在这部戏里面,她充分表现出了一个被老公抛弃的妻子的唏嘘跟坎坷,不论是在眼神,表情以至动作、行为方面,她都能演的是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尤其最后摔掉那只马的动作,更加能够表现出后现代主义跟对这个社会的强烈控诉。
周星驰
为了打破原有系统的限制,爱因斯坦提出了最大胆、最彻底的推论,从根基上否定了经典力学。他认为,地球之所以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并不是因为太阳对地球有一个引力,换句话说,万有引力并不是真正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按照爱因斯坦的设想,大质能的物体会造成周围的时空场弯曲,如果有其他物体在这个时空中运动,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自然会呈现出弯曲的运动轨迹。
李善友
什么是哲学?回到哲学的原点,康德说,“所谓哲学起始于对所谓自明的东西的追问”,它可以表现为好奇心、初心、童心等。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始于对万事万物的惊异,这种初心才是产生创新的源头。
李善友
群体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认为心理学上所谓的“群体”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征,它与群体成员们原来具有的个体特征大相径庭。在这个基础上,勒庞又延伸出3个重要的观点,即群体无智慧、群体无逻辑和群体无意识。
李善友
破解创新的难点就是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而隐含假设对应到组织时,往往表现为使命、文化,所以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的过程,往往是重建使命、文化和战略的过程,我们称其为“组织刷新”。
李善友
今天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都是这个结构性缺陷的表现而已。
李善友
科学时代的根本问题是:它成立于一个巨大的黑洞之上,却无人关心这个黑洞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只顾快速向前奔跑。今天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都是这个结构性缺陷的表现而已。
李善友
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想法,因而在他们的行为时表现得理直气壮。
古斯塔夫·勒庞
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左右,它便会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如果不考虑群体深刻的保守本能,就难以理解历史,尤其是民众的革命。
古斯塔夫·勒庞
在群聚的场所里,个体的主动性往往被抑制,个体的理性为其感性所取代。群体的意识近于混沌,触发于原始的本能,表现为无意识的状态。一方面个体在群体中极为感性,因群体的凝聚而膨胀,情绪夸张,暴露本能的面目;另一方面群体中的情感和行动具有感染性,群体中的个体也会主动地去模仿,甚至可以违背本性——群体的意志取代个人利益成为个人行为的起点。群体行为展现的是非理性特质,情感主导的无意识行为缺乏甚至丧失个人的判断能力,极易轻信,所以群体受一切外部激励因素的摆布,不进行推理直接对被赋予的观念全盘接受或否定。观念并不因其正确性而发挥效力。具有坚决而简明外在形式的观念,以形象化的方式出现,群体才能够接受并加以使用,而与其中的逻辑关系毫无关联。
古斯塔夫·勒庞
个体和群体作为个性单位的两种活动形式,是基于其适应性的选择。个体追求自由,追求平等,主张充分发挥主动性;群体注重统一,注重协调,实现个体的汇聚,表现为强大。 独立的个体需要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其本身力量极其有限,因而其生命力有限。相反,群体是散乱个体的有序集合,是力量与思想的汇总。群体因其凝聚性而有力,而顽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群体是一种有效的生存形式。
古斯塔夫·勒庞
个人认为,个体在群体之中基本上只会有两种表现:1、个体被群体中的大多数同化,丧失个性但很好地融入群体;2、个体依然能够保持独立性,但由于游离的状态而被边缘化,甚至于重归个体。个体的力量往往难以对抗群体的浪潮。也不排除特异性人群,技能很好的融入群体有同时审慎与己,只是这样的人很少且不稳定。所以也就不去赘述个人在群体中应该怎样。
古斯塔夫·勒庞
种族是最重要的影响方式。种族的影响是如此强大,它决定着群体气质的特征。所以不同国家的群体表现出相当不同的信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古斯塔夫·勒庞
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都会向着一个方向,他们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古斯塔夫·勒庞
«
1
2
...
48
49
50
51
52
53
54
...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