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分子
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感觉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的人们,毫无声息地在活着动着他们到了过于痛苦的时候,反而只吹一声口哨。
契诃夫
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在旧的破烂堆中翻来捡去,并且按照俄国古老的传统习惯互相咬嚼的时候,在我们的周围,正兴起了我们完全陌生和想不到的另一种生活。伟大的事变,会使我们手足无措。你会看到,…那些比我们眼界广阔,知识丰富的人们,会把我们撵到生活舞台的后面去。
契诃夫
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了犯罪分子,孤立无援无路可走,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律师要为犯罪分子辩护。
罗翔
少来一些政治喧嚷,少发一些知识分子议论,多接近生活。
列宁
犯罪分子离我们如此地近,就连警察都能够发现他们,他们离我们又如此遥远,只有诗人能够理解他们。
王尔德
生命像一个极端分子,运行起来时狂热而不加节制。它到处渗透,充塞大气,覆盖地表,还巧妙地进入了石床的缝隙?谁也无法拒绝它。如洛夫洛克所言,我们每挖出一块远古岩石,也就同时挖出了保存在那里的远古生命。
凯文·凯利
我是在书本上而不是在课堂上认识伟大的知识分子的,这很自然。我的家人都喜欢这些东西,通过纪律、知识和自我控制来出人头地。
I met the towering intellectuals in books, not in classroom, which is natural.My family was into all that stuff, getting ahead through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self-control.
查理·芒格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想着爱抽象的人,知识分子的一个经常性的倾向就是我们喜欢抽象的概念,我们胜过巨象的事物,但是一个越爱抽象人的人往往越懒,对具体的人表现关爱,因为抽象的人是美好的,抽象的人存于理念之中,但具体的人都是有缺陷的,所以这就是为社么,你越是感到抽象人的美好,你越会发现具体人,你身边的人可恶,可鄙,可耻,但是,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爱。
罗翔
在现代社会,刑法是双刃剑。它有两个刃,一个刃砍向犯罪分子,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还有另外一个刃,砍向司法机关,限制司法机关的权力。
罗翔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自认为万事皆知的人只是最大的愚昧,知识分子的傲慢不过是不学无术的另一种表达。
罗翔
知识分子常常被自己的知识所束缚。
松下幸之助
码子不易,赞完再走~~“知识分子的道准则应以诚信为根本”。
王小波
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倒会移到你头上来,甚至于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诬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或分辩,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是他的亲戚,或得了他的贿路;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为她的情人的;如果他较有名,那便是党羽。
鲁迅
技术文明越是进步,我们对物或工具的研究就越会获得更重要且有影响的地位,这种地位与对人及其观念研究的地位相对应,这对应着的两种类型的研究之间的分裂就变得越发严重:一种类型代表的是这样的人,他们最大的雄心是把自己、及其周围的世界改造成一架庞大的机器,只要一按电钮,其中每一部分便会按照他们设计的运行;另一种类型则是以这样的人为代表,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人类心智的全方位发展,他们从历史、文学、艺术或法律的研究中认识到,个人是人类发展、演化过程的一部分,他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不是被逼迫的,而是自发的,心甘情愿。他协助创造了一些比他或其他任何单一的头脑所能筹划的东西更伟大的事物。可悲的是,我们目前单纯的科技或文化教育未能提供的,正是这种身为社会演进过程一分子的意识,这种个人的努力相互作用的意识。
哈耶克
看书、写作之后还能干什么工作挣足够的钱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与其做伪知识分子的什么事,比如教书,还不如做某件无意义的事情——我没有意识到一个人会因为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里的活动而变得多么的麻木、枯竭。)这打消了我企望过无产者生活的一半的念头,我目前注重身体存在的方式已经剥夺了我的另一半幻想!
苏珊·桑塔格
不宽容的关系,自我是需要重视的。自我是文本——它需要译解。(所以,对于知识分子来讲,土星气质是一种合适的气质。)自我又是一个工程,需要建设。(所以,土星气质又是适合艺术家和殉难者的气质,因为正如本雅明谈论卡夫卡时所说的那样,艺术家和殉难者追求“失败的纯洁和美丽”。)建构自我的过程及其成果总是来得过于缓慢。人始终落后于自身。
苏珊·桑塔格
对手、异己分子或敌对力量的最顺手的修辞学工具
苏珊·桑塔格
(“每次意志被击垮”〔波德莱尔语〕所产生的绝望是现代艺术家及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既是艺术家又是知识分子的人最为典型的抱怨。)一个人只好去工作,否则,他可能什么都干不了。甚至连忧郁质的迷离也用于工作,忧郁的人也许会努力培养一连串变化无常的幻觉状态,如梦幻,或者是通过吸毒以进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超现实主义积极重视波德莱尔以极为消极的方式体验过的东西:超现实主义并不因意愿的消逝而感到悲伤,而是将之提升为一种理想,认为可以依靠梦的状态来提供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物质。
苏珊·桑塔格
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他所生的子女,子女既然要出生,当然用不着勉强去堕胎。他与其他的人相似,同是寻求“不可知原因”的许多分子之一﹔当这“不可知的原因”在他身上形成相当的信仰之后,自然要将之说出。这是他分内之事,且又不侵犯到别人......所以聪明的人,并不把自己的信仰当成偶然之事。一旦有了新见解就应毫不惧怕地发表出来。发表后的结果如何倒不必担心,因为他已经尽了本分。假如他的言论正如他所期望的能够被实现,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实现,也没有什么坏处,──虽然不能如期望实现般美好。
赫伯特·斯宾塞
我也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而且我也有答案,自以为经得起全球知识分子的质疑,那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王小波
«
1
2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