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我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是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林语堂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林语堂
毕竟我们必须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因此我们的哲学应该是关于这个世界而不是关于天堂的。
林语堂
我认为智慧是在于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例如,我们不是神——以及一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换言之,智慧包括:对生活的智慧和常识。
林语堂
世上许多伟大的老师,他们的人格似乎较学识更有影响力。当我们想到苏格拉底或圣·法兰西斯或阿希西,并非因为他们写任何的巨著,而是他们流传下来对后世巨大的影响。孔子的情操与苏格拉底非常相像,而柏拉图对后者的敬爱与崇敬就是苏格拉底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力之明证。
林语堂
女人有一种较男人优越的常识,因此在任何意外发生的时候,我总是宁可信赖女人的判断。她们有一种能顾虑事情整体性而不为其它小节所困惑的能力。
林语堂
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我的文采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可是他永远不用查书。”
林语堂
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仅有把自我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林语堂
我们的国运正处在多事之秋﹐无论国家和个人的生命,都会到达一种弥漫着初秋精神的时期,翠绿夹着黄褐,悲哀夹着欢乐,期望夹着追忆。到了生命的这个时期,春日的.纯真已成追忆,夏日的繁茂余音袅袅,我们瞻望生命,问题已不在于如何成长,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不在于拼命奋门,而在于享受仅余的宝贵光阴,不在于如何浪费体力,而在于如何保存实力,准备过冬。自觉已到达某一境地,安下心来,找到自我追求的目标。也自觉有一些成就,比起往日的辉煌虽然显得微不足道,却值得珍惜,宛如一座失去夏日光彩的秋林,仍然保有耐寒的韧力。
林语堂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明白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必须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期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林语堂
智慧的价值,就是教人笑自我。
林语堂
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一样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
林语堂
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我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礼貌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林语堂
人生可是如此,且行且珍惜。自我永远是自我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林语堂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如果我们失掉了思想自由,那还不如匍匐而行,承认两足走路是一个错误,而回返到三万多年前的原先姿势。
林语堂
因为有这种种假文学,所以我近来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径。这样把道德与文章混为一谈,似乎不合理,可是此中有个分别创作的文学之高下为标准,可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可是仍能够喜欢他的燕子笺。这等于说比如我的厨子与人通奸,而他做的点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林语堂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林语堂
爱是永远不能封口儿的创伤。女人爱别人的时候儿,必须会觉得自我失去了什么,那是她心灵的一部分,她于是各处去寻找失去的那部分灵魂,因为她明白,若不去找到,自我便残缺不全,便不能宁静下来。仅有和自我的意中人在一齐时,才又完整如初;可是自我的意中人一旦离开,自我又失去意中人携走的那一部分,那就直到重新和意中人团聚时,才又得到安宁。
林语堂
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我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刀态度。
林语堂
我们用他自我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林语堂
«
1
2
...
3665
3666
3667
3668
3669
3670
3671
...
3689
3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