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功夫
有时间多读书、少说话。不走捷径,学会下慢功夫。
冯唐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李小龙
当我们出拳时,我们必须做到无论在任何时间,从任何方位都能够发挥全部力量。 这一点十分重要。 我们并不需要像卡拉迪(当时的空手道)那样在出拳之前先把拳头藏在腰部,那样未免过于僵化,而且不能集中全部力量。 中国功夫给这种拳起名叫做“寸拳”,又叫“寸功”,或者“短拳”。
李小龙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训练我们的拳头在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能有力出击。我们练习的功夫套路和实战区别很大,因此我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李小龙
我觉得,既然实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许多传统但并不怎么实用的形式就不重要了。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去练习这些不重要的形式呢? 尤其是美国人和其他西方人,他们崇尚的是科学和效率。他们不相信任何不科学的东西。比方说,中国的功夫小说中描述的内功或轻功,其实都是些神话,但现实中却有许多人相信或迷信他们,这些东西是不应该大肆鼓吹的。
李小龙
学习功夫不仅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和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想。道教的道士和中国的和尚都把功夫当作一种哲学或者思维方式,在这种哲学中,人们会顺应逆境,有能屈能伸的智慧。耐心的品质和从错误中吸取经验的做法也是功夫原则的一部分。
李小龙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李小龙
功夫是怎样训练出来的?灵魂与肌肉一样,没操过就不会变壮,我不怕练过一万种招式的人,我只怕把一种招式练过一万遍的人。
李小龙
功夫是一门哲学:是道教和佛教哲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逆境中的给予,是先屈后伸的智慧,是对所有事物的耐心,是从生活中的错误和教训中获得益处的行为。这些就是功夫艺术的多面含义;功夫会教给我们生活和保护自己的方式。
李小龙
如果你认定某一件事情,始终把功夫花在上面,就像我相信创作的重要性似的,那么你不会感到失望,除非你有野心。你唯一憎恨的是我们活的时间太短,做不完我们的工作。
海明威
如果你认定某一件事情,始终把功夫花在上面,那么你不会感到失望,除非你有野心。
海明威
我彻底不愿意。我不愿意骑马,那是太剧烈的一种运动;我不愿意走路,那太花费功夫;我不愿意躺下,因为,如果我躺下,那么我要么将继续躺着——这我不愿意,要么我将重新起身——这我也不愿意。总而言之:我根本不愿意。
克尔凯郭尔
我疲乏,没有钱,讲到挣钱,我既没有功夫,也没有情绪。
契诃夫
一个人的经验或者可以弥补她的不足,但如果是一个心里有底,又有经验的主持人,失误的情况就不大会发生!她不太可能穿错衣或者说错话,在关键时刻,即便有些小失误,应该也是懂得弥补!当然,经验或许可以弥补一时的不足!但真正能够胜利还是需要下功夫!有把握就不紧张,工作是这样,爱情也是这样!
董卿
功夫的特别之处就是它的简单质朴。功夫仅仅就是以最小的动作和力量来直接表达自我情感。
李小龙
越接近功夫的真谛,冗余的表达就越少。
李小龙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译文:认识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认识的完成。圣人之学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能分成两件事。
王阳明
月初看了盖叫天口述、由别人笔录的《粉墨春秋》,倒是解放以来谈艺术最好的书。人生—教育—伦理—艺术,再没有结合得更完满的了。从头至尾都有实例,决不是枯燥的理论。关于学习,他提出“慢就是快”,说明根基不打好,一切都筑在沙上,永久爬不上去。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深思。倘若一开始就猛冲,只求速成,临了非但一无结果,还造成不踏实的坏风气。德国人要不在整个十九世纪的前半期埋头苦干,在每一项学问中用死功夫,哪会在十九世纪末一直到今天,能在科学、考据、文学各方面放异彩?盖叫天对艺术更有深刻的体会。他说学戏必须经过一番“默”的功夫。学会了唱、念、做,不算数;还得坐下来叫自己“魂灵出窍”,就是自己分身出去,把一出戏默默的做一遍、唱一遍;同时自己细细观察,有什么缺点该怎样改,然后站起身来再做、再唱、再念。那时定会发觉刚才思想上修整很好的东西又跑了,做起来同想的完全走了样。那就得再练,再下苦功,再“默”,再做。如此反复做去,一出戏才算真正学会了,拿稳了。你看,这段话说得多透彻,把自我批评贯彻得多好!老艺人的自我批评决不放在嘴边,而是在业务中不断实践。其次,经过一再“默”练,作品必然深深的打进我们心里,与我们的思想感情完全化为一片。
傅雷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乃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绝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做游戏人生的态度。从另一角度看,最伤人的(对己对人,对小我与集体都有害的)乃是由passion [激情]出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衷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怀着野心而明明不能实现的人,经常忌妒别人、仇恨别人的人,那一类苦闷便是于己于人都有大害的。凡是从自卑感自溺狂等等来的苦闷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对自己也是致命伤。反之,倘是忧时忧国,不是为小我打算而是为了社会福利、人类前途而感到的苦闷,因为出发点是正义,是理想,是热爱,所以即有矛盾,对己对人都无害处,倒反能逼自己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来。但此种苦闷也须用智慧来解决,至少在苦闷的时间不能忘了明哲的教训,才不至于转到悲观绝望,用灰色眼镜看事物,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情继续在人生中奋斗——而唯有如此,自己的小我苦闷才能转化为一种活泼泼的力量而不仅仅成为愤世嫉俗的消极因素;因为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矛盾,也就不能使自己往前迈进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
傅雷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