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假设
著名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写到这样一段话:“当我们去处理情况时,会使用一个由一套假设、期望和经验构成的参考系。我们对那些不符合这种参考系的事物往往采取忽视、误解或否认的态度。结果是,我们通常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这个参考系是不可能被铲除的,没有了参考系,也就没有了我们自己。”
李善友
正是因为有了“主体性认知”和“群体信念”的存在,所以在破除隐含假设的逻辑之前,必须先破除两件事:一是“我错了”;二是“我们错了”。把“我”“我们”和“我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结打开,我认为这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预备性的工作。简单来说,我们要勇于承认两件事情:一是“我错了”;二是“我们错了”。
李善友
在组织中,我们很容易被群体的信念影响,甚至会因此而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寻求安心,这就是“从众效应”。破界创新的难点就是隐含假设,而最重要的隐含假设之一就是“从众效应”。对我们来说,只有认知到这个桎梏,才有机会从中跳出。
李善友
在三段论演绎法中,只有前提正确,才能保证结论正确。从这个角度来说,演绎法的隐含假设就是前提。演绎法的价值在于其可保真性,实际上,可保真性取决于前提为真,而来自归纳法的前提不能确定为真。所以,使用演绎法的关键在于确保前提的正确性,即前提不能来自归纳法。
李善友
在群体信念中,最重要的隐含假设就是群体经验。
李善友
在经典广义相对论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在一般的条件下,空间-时间一定存在奇点,最著名的奇点就是黑洞里的奇点和宇宙大爆炸处的奇点。在奇点处,所有定律以及可预见性都将失效。奇点可以被看作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只有给定了奇点处的边界条件,才能由爱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于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给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在造物主的手中。这就是从牛顿时代起一直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推动力的问题;而在哲学领域,也有着追究终极的概念,当我们不断地向系统的源头追溯时,总能找到答案。无论是第一动力因,还是追究终极,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属于基石假设,或者说第一性原理。
李善友
在固定的时空中,忽略已经经过验证的前提去推导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涉及时空转换的归纳思维当中,时间性归纳法的隐含假设是未来和过去一样;空间性归纳法的隐含假设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的特性相同。
李善友
隐含假设,就是推论在逻辑层面的大前提。
李善友
一直到19世纪初期,人们才发现欧氏几何学建立在平直空间的基石假设之上。
李善友
我们提出了某种假想,然后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把这种虚构的故事具象成了某种现实的存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这种假想,最后虚构的故事就成了真理。所以,我们要学会质疑群体性的共识,敢于打破群体信念,这是破除隐含假设的方法之一。
李善友
我们常说“微言大义”这个词,意思是说用一句简练的话表达深刻的道理。但是在哲学语境中,我们强调的是假设与证明,即便是一句极度简练的话,我们也必须经过逻辑推理证明其有效性,否则就不是微言大义,而是虚假命题。
李善友
推翻一个结论,不要从结论入手,而是要从它的隐含假设开始,如果根基的隐含假设不成立,结论自然不成立。这也是辩论高手的常用方法,从基石和结构切入,不要从内容入手。
李善友
事实上,破界创新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发现和打破隐含假设。与禅修非常类似,当看到“隐含假设”时,我们就“开始”打破它了。通常,最常见的隐含假设就是群体信念,它包含你与周围人的共识,也有行业的常规,它们往往构成我们认知的隐含假设,而你身处群体信念之内,却难以察觉。
李善友
实际上,这个佯谬的出现是爱因斯坦打破经典力学原有系统边界的契机。这个佯谬的实质问题是,光速和时间,哪个是绝对参考系?在牛顿的经典物理世界:“绝对时间”就像河流一样,与任何物质和空间无关,是运动的绝对参考系。经典物理学确立了绝对时间的隐含假设,时间是绝对不变的,而其他所有物理定律要从时间这个绝对参考系中推导出来。爱因斯坦通过刚才的佯谬,发现了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参考系,经典物理学系统的边界由此被打破。
李善友
实际上,这个方程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大厦的根基。在牛顿经典力学的体系中,物体的运动都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也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石假设之一。爱因斯坦再一次打破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边界,将质量和能量融合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即“质能”,而质量和能量也就成了质能的一体两面。
李善友
实际上,牛顿力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万有引力”定律就建立在两个公理之上:第一个公理是惯性假设;第二公理是引力假设。由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两个假设作为公理,推导出万有引力,从而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这个架构就是欧氏几何里的公理化架构。
李善友
实际上,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任何理性系统的边界都是由第一性原理决定的。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作为理性系统得以形成的元起点,虽然支撑了整个理性系统,但它同时也禁锢了这个系统的边界。它是系统得以形成的根基之处、最大的确定性之源,因此也是系统的最脆弱之处,是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所以,要想打破系统的边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作为基石假设的第一性原理击碎。当地基垮塌,建设在地基之上的高楼大厦自然也会随之轰然倒塌
李善友
沙皇俄国时期的数学家尼古拉斯·伊万诺维奇·罗巴切夫斯基(Nikolas Lvanovich Lobachevsky)和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Bernhard Riemann)。他们发现了两种非平直空间,然后以非平直空间为基石假设,将几何学推进至新的发展阶段,后世将罗巴切夫斯基创造的“双曲几何”与黎曼创造的“椭圆几何”合称为“非欧几何”。
李善友
起源于古希腊对哲学和科学思考的演绎法思维模式更倾向于相信逻辑假设在先,实践检验在后。
李善友
破界创新有3个步骤:识别隐含假设,建立基石假设,构建全新系统。其中,最难的是第一步,是它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第一创新是基于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第一性原理)。这里的重要原理不一定只有一个,它有可能是几个,然后被组合成多元思维模型,不需要太多,三五个多元思维模型就会让你与众不同。第一创新的重点是找到第一性原理,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这是两种创新模型不同的要点
李善友
«
1
2
...
10
11
12
13
14
15
16
...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