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恶
气度宽宏的人,无论遭遇的命运为善为恶,皆能适度以应之。成功不以为喜,失败不以为悲,外界的毁誉褒贬,一不介怀,只是为所当为,为所可为而已。
亚里士多德
人不是单一的或好或坏,每个人都是高尚与平凡、善良与邪恶的混合物。
毛姆
若是一个人口袋空空,就会变得斤斤计较、吝啬小气、贪得无厌。贫穷会扭曲人的心理,让他不得不以一种恶俗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当你每花一分钱都必须要精打细算的时候,钱就会变得离奇的重要。
毛姆
人性不是非善即恶 人性的复杂,不是简单的善恶二字可以形容的。
毛姆
笛卡尔假设存在一个非常强大的“邪恶骗子”,可以把思想和知觉直接植入自己的大脑。如果在存在这样一个邪恶骗子的情况下,还可以找到一个自己完全确定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就将是笛卡尔想要的确定的观点,可以作为基础,在其之上进行构建。
理查德·德威特
埃利亚斯认为,道德标准是演变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记录了伊拉斯谟和其他哲学家公布的礼仪指南。这些指南充斥着似乎根本不必要,其实更能透露实情的餐桌礼仪、如厕礼仪和床事礼仪建议:“他人大小便时无须打招呼……不得用桌布、袖子或帽子擤鼻涕,也不要用指头挖鼻孔……吐痰时要背过身,以免唾液吐到他人身上……吃饭时不可挖鼻孔。”简而言之,这些琐碎的行为竟然值得一提,暗示以现代标准来看,中世纪欧洲的生活相当“恶心”。
马特·里德利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导致60000多人死亡。万圣节的清晨,教堂里挤满了人,神学家按照莱布尼茨的解释说,里斯本罪恶太多,受惩罚是应得的。伏尔泰认为这太过分了,便写了一首诗讽刺地问:“那就是说,陨落于地震的里斯本,比处处骄奢淫逸的巴黎,能找到更多的恶?”
马特·里德利
虽然成见背负着恶名,但其实成见对生存至关重要。虽然成见总会极大地简化事物,但仍然非常有用。成见是这样一种范畴,它由于事物表层特征更容易被感知,使我们容易接触该事物本质的“浅层”,这一浅层能够正确表现该事物本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随着断层线战争的加剧,双方都尽量诋毁对方,常常把对方形容成非人的恶魔,以证明杀害他们是合法的。
萨缪尔·亨廷顿
相对于其他认同,文明的认同增强了。一种类似于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仇恨动力”出现了,在其中,双方的恐惧、不信任和仇恨彼此助长。双方都把善与恶之间的差别戏剧化和夸大了,并最终试图将这种差别转化为生者与死者的根本差别。
萨缪尔·亨廷顿
一旦扎下了根,生命就再也不撒手了。并且,一旦越过了I点,生命就不再娇贵脆弱,而会出落得桀骜不驯。单细胞细菌出奇地不屈不挠,它们生存在每一种你想得到的恶劣环境中,包括强辐射地区。将病房里的细菌完全清除?也许只有医院才知道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凯文·凯利
赫拉克利特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饱足时就不会感到愉悦。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乔斯坦·贾德
几乎所有其他文化都发现善与恶这两种势力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乔斯坦·贾德
群体只能产生强烈而极端的情绪,怀疑一说出口,马上就会变成不可辩驳的证据。同情心很快就会变成崇拜,憎恶一旦在心中生成,也会立刻转变成仇恨。
古斯塔夫·勒庞
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贪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于自己的估价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阿德勒
他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贪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于自己的估价是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阿德勒
在心理学上有个人性坐标体系,纵轴是自恋维度,横轴是关系维度。当人处在自恋高位时,表现的是强大的一面。当处在自恋低位时,则是虚弱的表现。在关系高位时,人展现出的是善意和爱意,在关系低位时,就是恶意和恨意。
武志红
一个人必须摆脱想要与多数人达成一致的恶趣味。当邻居也谈论“善”时,“善”就不再真正善了。如何可能存在“共同善”呢!这个词本身就是矛盾的:任何可以被称为“共同”的东西总是价值不高。最终,一切必须如其所是,并且一如既往:伟大的事物属于伟大的人,深邃的事物属于深邃的人,细腻和颤栗属于那些敏感的人,简而言之,所有珍稀的东西都属于珍稀的人。
尼采
邪恶的人只是因错误而邪恶;如果一个人将他从错误中解放出来,就必然会让他变好。
尼采
为了爱而做的一切总是超越善恶。
尼采
«
1
2
...
62
63
64
65
66
67
68
...
193
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