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一切
男人爱一个女人,不管她如何对待他,他都爱,温驯也是好,泼辣也是好。不爱了,一切都是错。
李碧华
我情愿把所知一切悄悄埋藏,数十年过去,只如夜间一声叹息,是的,很快。
李碧华
男人一生中,总是遇到不少要他听话的女人,稍微地听话,令男人更加男人。女人一生中,总是希望男人都听她的话,好像没这方面的成就,便枉为女人了。什么是话?什么叫听?归根究底,没有爱,一切都是空言。没有爱,只成了鸣的锣响的钹。
李碧华
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爱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因为时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物事之美好在于没时间变坏。
李碧华
骨气其实是一种奢侈品,常敌不过一切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点,大家无话可说。
李碧华
现金:当两样必须失去一样时的明智保留祝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嫉妒。我爱你:堵截一切废话的最后冲击。自然美:一切装饰也无能为力时的一种放弃姿态。沉着:对气数已尽的强烈意识。胸襟:不能卖钱的豪乳。谦恭:复仇条件只差一点成熟。
李碧华
他太老了,混在人丛,毫无特征,一眨眼便过去。世上一切的老人和婴儿,都是面目模糊的。
李碧华
一个男人,好应该像磐石一样,贯彻始终,任凭风风雨雨,不屈不挠,目空一切,傲然挺立。
李碧华
也许她原是明白一切,不过欺哄自己一场,到了图穷匕现,才终于绝望。一个女人要到了如斯田地方才死心?就像一条鱼,对水死了心。
李碧华
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南怀瑾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南怀瑾
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平等平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
南怀瑾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伟大!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只要你教人做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对于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南怀瑾
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南怀瑾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南怀瑾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南怀瑾
佛经处处教我们自谦,不要傲慢,贪嗔痴慢疑,这个慢字会挡住我们一切成就,非常重要。众生本来就有我慢,不要学了佛法,加了佛法的观念,变得我慢更重,成了增上慢,那就太可怕了,永远上不了这个座。这是要点,千万不要有增上慢心。
南怀瑾
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
南怀瑾
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南怀瑾
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南怀瑾
«
1
2
...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
408
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