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他们
他们的人生的的确确处于四处游走的途中,游走是他们生存本身的深刻的隐喻。当英国人前来建造饲养家畜的围栏时,他们全然不能理解其意味什么,于是他们在未能理解这一原理的情况下被作为反.社.会的危险存在驱逐到荒郊野外去了。所以你也要尽量小心为好,田村卡夫卡君。归根结底,在这个世界上,是建造高而牢固的樊篱的人类有效地生存下来,如果否认这点,你势必被赶去荒野。
村上春树
作为一个人,孩子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去承受命运的打击,勇敢地面对富有和贫穷,必要的时候能够在冰岛的雪天或马耳他灼热的岩石上生活。你时刻提防死神的降临也是枉然,不管怎样他最终都会死,即便因为你做足了防范措施,他们没有丧命,但他们也会因此变得考虑不周。因此,防止他们死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让他们怎么活。
卢梭
至于我们这些人,只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宁愿他们聪明,但更喜欢他们成为忠厚的好人,我们绝不会硬要他们实话实说,唯恐他们会隐瞒事实,也绝不会让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做出承诺,唯恐他们受到诱惑会打破他们自己的承诺。
卢梭
正如真正的乳母是母亲一样,真正的老师就是父亲。要让这两位父亲就他们各自的职能排序和教育方法达成共识。要让孩子从一位父亲过渡到另一位父亲手里。相比由世界上最聪明的老师来教育,明白事理但学识有限的父亲可能会把孩子教得更好一些。因为热忱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并且胜过用知识弥补热忱的缺乏。
卢梭
真的,据说,很晚才开始说话的人绝对不如其他人说话那么清楚。但是,他们说话犹犹豫豫,并不是因为他们说话说得迟。恰恰相反,他们说话说得迟是因为他们说话犹犹豫豫。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他们这么晚才开始说话呢?难道是他们需要说话的时候较少吗?还是大人鼓励他们说话较少?恰恰相反,人们一发现孩子说话说得迟,就会焦虑不安,并开始强求他们开始说话,而且要他们比较早就能清晰表达的孩子说得还要多。这种错误的热情反而卓有成效地让孩子的言语变得混乱。如果不那么着急,他们将会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说话,让他们的言谈变得更加完美。
卢梭
这种不合理的习俗来自何处呢?来自一种不近人情的做法!因为母亲们不重视她们的首要责任,并且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喂奶,于是她们只好把孩子托付给雇用来的乳母。那些女人因此成了陌生人孩子的母亲,而这从天性上来说对她们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她们一心只想着让自己省事。一个婴儿如果不包裹得紧紧的,就需要人一直不停地看着,但如果把他紧紧地包在襁褓里,就可以随便放到一个角落里,任由他们啼哭也不用理会。只要这位乳母的疏忽大意逃脱了主人的注意,只要那个还在吃奶的孩子不摔断他的小胳臂小腿,即使是他死了,或者一辈子身体孱弱,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的四肢得到了保全,虽然以他们的身体为代价,但如果出了任何差池,都不是乳母的过错。
卢梭
傲慢、支配欲、自负和不道德来解释这种情况。有人还会补充说,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弱小,这让他渴望采取有力的行动,向他自己证明自己的力量。但是,观察那些衰弱的老年人,他们在日渐衰落的生命进程中又沦落到孩子一般的弱小状态。他们不仅安静而平和,而且还希望他们周围的一切也都安静而平和。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和烦恼,他们希望看到全世界都宁静而祥和。如果原始的动因没有不同,那么类似的弱小和类似的热情又怎么会在老人和小孩身上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除了老人和小孩的身体状况之外,我们又能到哪里去找这种差异的原因呢?这两种人身上都有生命的活跃要素,只是孩子身上的正在生长,而老人身上的正在消退;一个身上的正在形成,而另一个身上的正在毁灭;一个正朝着生迈进,而另一个正奔着死而去。日趋衰落的活力聚集在老人的心中;然而孩子心中的活力却在泛滥,并向四处蔓延。
卢梭
发育完全、生命力旺盛,且身体健康。做父亲的没有选择,对上帝赐予他的家人不应该有所偏爱。他所有的孩子同样都是他的孩子,他应该给予他们同样的关心和爱护。不管孩子是不是身有残疾,也不管他们是孱弱无力还是强壮健康,每个孩子都是一份责任,他应该对把孩子交付给他的上帝之手负起责任来。
卢梭
不嫌麻烦地揣摩他们打算说什么。别人教给他们一些词语,但他们重复时说得并不准确,总是和他们待在一起的那些人就会通过高度地关注他们,去猜测他们想说什么,而不是去听他们说了什么。
卢梭
掌握的知识归咎于孩子,并让孩子推理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人们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的事情上,比如,他们将来的利益;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会有多么幸福;他们成为人才后,别人会对他们有什么评价和看法。我们对完全没有远见的孩子说这些话,绝对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所有这些强迫进行的学习,会让可怜的小家伙们完全转向与他们自己的心思相去甚远的事情上去。你可以自行判断一下他们会在那些事情上投入多少注意力。
卢梭
蛮横、傲慢、讨厌和难以管教。这种发展并不是源于天生的支配欲,而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为一个人不需要很多经验就会感受到,借别人的双手去行动以及只需动一下舌头就可以让整个世界动起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卢梭
在自然秩序中,因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命就是“成其为人”。不管是谁,只要为这个职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就不会实现不了与之相关的任何事情。我的学生是注定到军队服役,还是在教堂布道,还是从事法律工作,并不太重要。在父母为他选择职业之前,人的天性会召唤他过人类的生活。而生活正是我想教给他的职业。我可以对你这么说,一个人从我的手下走出去的时候,他既不是地方法官,也不是士兵,也不是牧师,他首先是一个人。他将和别人一样迅速明白人应该是怎样的。命运不会改变他的身份地位,他将始终处于他应该待的正确位置上。
卢梭
母亲和其他孩子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们得以练习让远处的人能听到他们自己说的话,并根据将他们与说话对象分开的距离远近调节声音大小。这才是学习发音的真正方法,而不是结结巴巴地嘟哝出几个元音,送到时刻关注他们的乳母的耳朵里。所以,如果你问一个农家孩子某个问题,他可能非常害羞而不回答你的问题,但只要他说,他就会说得很清楚。然而,城里的孩子必须由乳母来充当翻译,如果没有她在一边翻译,别人根本就听不明白他齿缝里嗫嗫嚅嚅地在说些什么。
卢梭
在拉·封丹所有的寓言中,我只知道有五六篇寓言洋溢着孩子般的天真。现在我要把其中的第一篇寓言作为例子阐述一下,因为这是寓意最适合所有年龄的一篇寓言,也是孩子们理解起来最不费劲,学起来最有乐趣的一篇寓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者才特意把它放在书的最开始。如果作者的目的真的是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并能让他们从中受到教益,那么这篇寓言就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了。那就让我们再来把这篇寓言读一遍,并简略地梳理一下吧。
卢梭
控制和管教孩子,你就绝不会找到可任由你支配的足够的方法。你希望通过毫无根据的准则、不合常理的训诫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耳目一新的影响,你宁愿他们熟知功课,并说谎,也不愿意他们懵懂无知和保持诚实。
卢梭
胆小、容易受骗以及恐惧死亡。他们能让死人走路又怎么样呢?我们需要的是人,但我们从没看到真正的人从医生手里走出来。
卢梭
医学在我们这里是上流社会的事,它也得是这样。它是那群闲得没事干的人的一种消遣。他们不知道怎么打发他们的时间,于是就把它们消磨在如何好好照顾自己上来。如果他们不巧偏偏生成了一个老是不死的人,那他们就是最悲惨的人了,因为不会丧失的生命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人必须让医生去威胁他们,奉承他们,给予他们能享受到的唯一乐趣——不死的乐趣。
卢梭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一直感受到别人的仁慈与好心,他就不会想着通过欺骗别人让自己有所收获。相反的,他还会非常明显地愿意别人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以免别人误解了他。因此,很显然,就切切实实的事实撒谎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由服从法则决定的。因为服从别人是一件不为人们所喜欢的事情,孩子私下里会竭尽全力地不去服从别人。此外,撒谎能让他们避免惩罚或责骂,这是当下就能得到的好处,比说实话会带来的遥远的好处更有价值。在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之下,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对你撒谎呢?他有什么事情要瞒着你呢?因此平时你不要随意地阻挠他,不要惩罚他,不要强求他做任何事。为什么他会把每件事情都告诉他的小伙伴,而不像那样天真无邪地把一切都告诉你呢?因为告诉你实情比告诉小伙伴更加危险,这一点他不会看不出。
卢梭
要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置之不理。没人喜欢做无用功和白费气力,就连婴孩也不喜欢。他们在开始尝试的时候非常顽固,但是如果你坚定不移的态度超过他们的顽固程度,那他们就会放弃,并再也不会尝试这么做了。这样,你就可以让他们不随便掉眼泪,并让他们习惯于只在痛苦得身不由己时才哭出来。
卢梭
相比城里的女人,农村的女人吃肉较少,吃蔬菜较多,而以素食为主的这种饮食对她们自己和孩子似乎比相反的饮食更加有利。当她们接受上流社会做乳母的工作时,他们就会多吃肉,喝浓汤,以为这样她们就能形成更有营养的乳糜,并供应孩子更多的乳汁。我一点儿都不赞成这种看法,而且经验也站在我这一边,支持我的观点,因为我们并没有发现这样喂养的孩子不易患腹绞痛和感染肠道蠕虫。这并不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腐烂的动物有机残留物质充满了蠕虫,但植物有机残留物质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乳汁虽然是在动物的体内生成的,但却是一种植物性的物质。通过分析,这一点就能得到证明。乳汁很容易变酸,而且完全不会像动物有机残留物质那样出现任何挥发性碱的痕迹,它会像植物一样生成一种中性盐。
卢梭
«
1
2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
563
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