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心态
没有学习过冲突解决,于是减损沟通之品质,有碍资源之分配,阻挡关系之维持,乃至影响了自己心态的舒顺、平和——说到底,人际沟通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并不会,学校也不教。
熊浩
社区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联系。部落主义,在本书采用的意义上,是建立在仇恨基础之上的联系。共同体以共同的人性为基础;部落主义以共同的敌人为基础。部落主义总是在划分界限,制造敌友之分。部落心态是一种建立在稀缺性的基础上的战士心态:生活,总是一场争夺稀缺资源的战争,总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零和博弈。
戴维·布鲁克斯
孔夫子、秦始皇、汉高祖,“忠”、“一统天下”、对等“抵罪”(报仇),是不是在中国两千几百年来的民俗心态中根深蒂固?是不是中国的三大神?三神各有缺点:孔夫子招牌空中挂。秦始皇有钱不会花。汉高祖说话不算话。
金克木
我以为有三位大人物的三条在从秦汉到民国的两千几百年民俗心态中一直起作用,仿佛球场上大家承认的规则。
金克木
清醒的领导者不仅仅是参与者的榜样。他会致力于“降低标准”,减少其他人成为参与者的障碍。他也会致力于“提高标准”,让其他人明白,以受害者的心态留在组织内难于登天。在人际互动中,清醒的领导者会帮助他人寻找自己的主动权、自由和责任。作为文化缔造者,清醒的领导者(与其清醒的领导者团队)会发出明确的信息:“在这里,我们采取参与者的处事方式。”他会通过自己的举止、代表性行为和正式制度的执行来不断地传达这一信息。所谓代表性行为包括用人、升迁与解聘。正式制度则包括预算、战略规划、奖励与认可等。意识到人与生俱来的自由、责任与自主权,是商业领袖最重要的品质。这不仅是为了组织成员的福祉,也是为了公司本身的成功。
弗雷德·考夫曼
在主张受害者心态的文化中,成为参与者显然难度更大。受害者心态会带来无能为力、听天由命、愤世嫉俗的感受,像病毒一样,可能会感染团队的每一名成员。它可能会通过惩罚和其他社会制裁方式同化或排挤所有“离经叛道”的参与者。最容易令团队分崩离析的因素莫过于受害者文化。
弗雷德·考夫曼
当我们为学生事无巨细地安排好整个学习过程后,他们可能学会了该学的内容,却不大可能学得会如何学习,也不太可能学得会学习的技巧、负责的心态,以及主动管理自己学习的素质。
戴维·珀金斯
要小心避免让学习者感到对他们的期望比较低,要培养学习者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不是通过宣传,而是通过课程安排,让学习者能一步一步地获得成功,进而相信他们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戴维·珀金斯
好的教练不仅要教授运动员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特别重视调整他们的心态。他们对队里每个运动员都报以很高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奉献精神。能力和态度不是一回事,而事实证明,老师和学生的态度要更为重要。
戴维·珀金斯
角色扮演相对简单,是培养洞察力和开放心态的好方法。思维模式不只是我们所持的价值观的产物,也是我们担任的角色的产物。
戴维·珀金斯
教学设施、设备、财务资源等硬件与师资、政策等软件之外,教育所不可缺少的“教育者与教育相关人士的一种心态,一种专业精神和文化,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一种需要学习、沉淀的气质”。借由各种因缘,我跟郭位学长多次交流,学到很多,心件给我带来的启发和鞭策算是其中之一。
约翰·轩尼诗
逆境后能否成长,关键不在乐观的心态本身,而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义。
乔纳森·海特
穷者越穷。贫穷是一种心态,穷者越穷就是一个典型的死亡螺旋。忙——乱——忙稀缺——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稀缺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如果不能打断这个循环,你也许会一直穷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一个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
古典
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永远是小部分。他们理解世界的趋势,了解科技的力量,有更加成熟的心智模式、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快的迭代速度,即使短期笨拙,长周期也一定比你跑得快——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
古典
为什么“日行20英里”如此重要?柯林斯的总结是:1.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2.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3.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好天气带来的“暴利”破坏的不仅是你的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和预期,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进入严酷的南极雪地,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
古典
既然贫穷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一种心态,那么脱贫就不能靠抓住某个机会、学会某个招数,而是要靠一套打法、一种心态。我们在第一章说的“高手战略”也一样,高手战略不是一种计谋,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既开放又专注的修炼。
古典
一美女士好像并不抗拒死亡。她曾说过:“人总有一天要死的。”她也曾说过:“不过既然现在还活着,就要快快乐乐地活。”正因为抱着这种心态,所以她并没有放松日常生活中的收拾和保养。一美女士的做法,体现出了断舍离的根本是立足于“当下、此处、自己”,感恩“生命”。她并没有将目光放在自己受到的损失上面,而是关注自己能做些什么。
山下英子
由于“好/坏母亲”“好/坏父亲”之类的标签一直存在,为了避免被贴上坏标签的耻辱,我们对可能做错的事情往往采取防卫心态,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去注意亲子关系的不协调,或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们也不会去思考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菲利帕·佩里
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由积累了心理时间以及对当下时刻的拒绝所引起的。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
埃克哈特·托利
通过臣服来放下抗拒,那么问题是:“怎样做?”首先承认你的内心有抗拒,通过观察抗拒,你将会明白它毫无用处。说你能意识到不开心的感觉,但事实是你对这些感觉认同了,并不由自主地在让这个过程持续下去。所有的这些都是无意识。如果你有意识,也就是说你完全进入当下时刻,那么所有消极的心态就会立即消失。
埃克哈特·托利
«
1
2
...
16
17
18
19
20
21
22
...
41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