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欲望
流浪者天生如此。流浪的冲动和浪迹天涯本身就是一种爱情、一种情欲。旅行的浪漫,一方面无非来自于对冒险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潜意识里的冲动,想将官能上的欲望升华,任其化为烟云消失无踪。身为流浪者,我们这样的人总爱将爱情深藏,只因爱情无法实现。
赫尔曼·黑塞
于是两位老人默默而听。那多种音声的河水之歌轻轻地回响。悉达多凝视着河水,流动的水面浮现出许多形象。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孤独地为失去爱子而哀痛;他也看到自己,孤独一人,无法摆脱对远方孩子的思念;他还看到自己的儿子,也是孤独一人,沿着燃烧的欲望之路急切前行。每个人都执着于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目标所困扰,每个人都在经受痛苦。河水之声忧伤,带着悲哀与渴望,向自己的归宿流去。
赫尔曼·黑塞
在我们这个王国里,我们没有尊卑,没有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强弱。我们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这一颗颗寂寞得疯狂的心,到了午夜,如同一群冲破了牢笼的猛兽,张牙舞爪,开始四处狺狺的猎狩起来。在那团昏红的月亮引照下,我们如同一群梦游症的患者,一个踏着一个的影子,开始狂热的追逐,绕着那莲花池,无休无止,轮回下去,追逐我们那个巨大无比充满了爱与欲的梦魇。
白先勇
蔷薇,这两个字就带上了血腥气,只有一个季节可以盛大的开放,所以它在达到自己的“欲望的隐晦的目的“的路上,一定要大开杀戒。
莫言
人们自我麻醉的欲望想要摆脱内心深处明明已经意识到的种种危险,最喜欢采用的办法总是竭力否认这些危险。
斯蒂芬·茨威格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莫言
蔷薇,这两个字就带上了血腥气,只有一个季节可以盛大的开放,所以它在达到自己的“欲望的隐晦的目的“的路上。
莫言
欲望,阻挠着你前进的每一步。
叔本华
与此相反,人越是接近自己的自然状态,他的才能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此,他距离幸福就越近。当他的一切似乎都被夺走时,绝不会是他感到最痛苦的时候,因为苦恼并不在于失去那些东西,而是在于他觉得需要那些东西。
卢梭
一开始,自然只赋予了人保护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欲望以及足以满足这些欲望的才能。所有其他的才能则蓄积在人的心灵深处,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加以发展。只有在这种原始状态中,我们才能获得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平衡,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中,我们才不会痛苦。
卢梭
一旦人们将自己的潜在才能付诸实践,所有才能中最活跃的想象力就会觉醒,并领先其他所有才能。正是想象力为我们展现并评估了各种事情的可能性,且不管其后果是好是坏,这滋长了我们的欲望,并让我们满怀着希望去满足那些欲望。但是,一开始看似在我们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的目标,却迅速地飞走了,比我们追赶的速度还要快。
卢梭
身体必须足够强壮,才能听从精神的指令行动。一个能干的仆人必须身强体壮。我知道过度放纵会激发人的欲望,从长远来看还会损伤身体。禁食与苦修则往往会以相反的方式产生同样的结果。身体越虚弱,其要求就越迫切;身体越强壮,就越能听从精神的支配。所有的感官欲望都会在虚弱的身体中找到栖身之所。虚弱的身体得到的满足越少,感受到的欲望就越多。脆弱的身体会让人的灵魂变得虚弱。
卢梭
人会把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所有东西都当作自己的,这是人天生的一种性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方法两者都会成倍地增长,那么每个人就会让自己成为所有人的主宰。由此,仅仅为了得到什么就想要什么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主人,并认为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最后,当我们不得已拒绝给他某个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一直坚信只要他开口提出了要求,任何东西都可能得到,他就会把你的拒绝视为一种反叛的行为。在他还太小,不明事理的年龄,你对他解释的种种理由在他眼里都是虚假的借口。他在其中看到的只有你的恶意。他所谓的不公正的感觉会让他性情大变,充满怨恨,他会厌恶每一个人。他从没有对别人善意的行为心存感激,对别人的种种恶意更是心怀怨恨。
卢梭
让你的孩子只依赖于物。在教育他的过程中,你就能遵循自然的秩序。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只需让他碰到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行为本身导致的惩罚,这些他会在将来适当的场合适时地想起。因此不需要禁止他做错事,这就足以防止他做坏事。对他来说,经验和体力的不足就可以取代法律的地位。不要因为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以满足他的欲望,而只能因为他的确需要才给他所要的。当他在行为活动的时候,不要让他知道什么是服从别人,也不要在别人为他做事的时候,让他知道什么是支配他人。要让他感受到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有同样的自由。要正好在他需要体力的时候,为他补充缺乏的体力,以让他刚好能自由行事,但不能把他的体力补充到让他专横跋扈。这样,虽然他在接受你的服务和帮助时有一种耻辱感,但是他会期待自己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能够到来,并为自己帮助自己感到光荣。
卢梭
你知道让你的孩子变得非常悲惨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让他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因为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会让他觉得生活安逸,他的欲望会随之日益增长,早晚有一天你将不得不拒绝他的要求,而这样的拒绝完全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会比得不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让他受伤。一开始,他想要你手里拿的一根甘蔗,很快他就会想要你的手表,接着他想要空中飞翔的小鸟,或者在他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他看见什么就会想要什么。除非你本身是万能的上帝,否则你如何能满足他呢?
卢梭
那么,人的智慧和真正的幸福之路在于什么呢?精确地说来,它并不在于减少我们的欲望,因为如果我们的欲望少于我们的才能,那么我们的一部分才能就会处于闲置状态,那我们就不能享受我们存在的全部。它也不在于扩展我们的才能,因为如果我们的欲望同时以更大的程度扩充,那么我们就只会变得更加不快乐。恰恰相反,真正的快乐在于缩减超过我们才能的那些欲望,在于让能力和意念进入完美的平衡状态。所以,只有所有力量都得到运用,人的心灵才能保持平和,人才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
卢梭
每个痛苦的情绪都与想摆脱痛苦的欲望分不开,每个快乐的想法都与想享受快乐的欲望分不开。所有的欲望都意味着不足与匮乏,而只要人感到了有所不足与匮乏就会痛苦。因此,我们的不快乐是由我们的欲望和我们的才能不均衡造成的。一个有意识的人,如果他的才能与他的欲望对等,那他就会是一个绝对快乐的人。
卢梭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对生活的遗憾更多,他们不想失去为享受生活做准备而耗费的一切。当一个人到了六十岁还没有开始真正地活过就要死去,确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人都有保护自己生存的强烈欲望,而且这种欲望确实存在,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感受到的这种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在自然的状态中,当人有方法保存生命的时候,他就只会渴望保存自己的生命。如果保护自己的生命已不再可能,他就会听从命运的安排,不做徒劳的垂死挣扎,了无痛苦地死去。自然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法则就是顺从。野蛮的生物,比如野兽,很少会挣扎着对抗死亡,而且几乎会毫无怨言地面对死亡。
卢梭
人类智力的发展都应该主要归功于欲望,而欲望能否被普遍满足要依靠智力的发展。
卢梭
不断进取的欲望。我们可能对别人做的事情也会感到很满意,但只有对自己做的事情才会抱有责任心。所以我们不应该安于现状,要常有不断进取的欲望。
彼得·德鲁克
«
1
2
...
39
40
41
42
43
44
45
...
64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