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王阳明
明代杰出的思想家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解释:德行不够优良的人,难以有崇高的信念与理想。才能不够突出的人,难以有渊博的知识和见解。
王阳明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解释:曲子高妙,不是人人都能和唱;说出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相信。
王阳明
“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释义:在探究事物的道理和实践中,要像在独处时一样谨慎自律,时刻保持警惕、戒备,防止自己的所思所为有不符合天道良知的事情,通过对私欲的严防死守和克除,实现致良知和修身的目的。
王阳明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简判瞎,终亦何所底乎?
释义:一个人如果不树立志向,就像船没有舵、马没有缰绳,只能随波逐流、任意狂奔,最终不知会飘向何方、达到什么结果,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
王阳明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冲亏,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释义: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关键在于内心纯粹地符合天理,而不在于才学和能力的大小。所以即使是平凡的人,只要愿意学习,使自己的内心纯粹地符合天理,那么也可以成为圣人。
王阳明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释义:当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真实、确切、坚定的程度时,这种理解就会体现为具体的行动;而在行动中能做到明白、警觉、精细、明察的地步,这也反映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王阳明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释义:当善念在心中萌发时,我们要觉察到它,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这种善念;当恶念在心中萌发时,我们同样要觉察到它,并及时遏制这种恶念。强调了善恶都是由心而生,通过觉察和行动来培养善念、遏制恶念,是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方面。
王阳明
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
译文:人心就像天空和深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包,原本就是一个天。只是因为被私欲所阻碍,那么天的本体就丧失了。心中的道理无穷无尽,原本就是一个深渊。只是因为被私欲堵塞,那么深渊的本体就丧失了。
王阳明
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
译文:性只有一个:从它的形体方面来说叫做天,从它的主宰方面来说叫做帝,从它的流行方面来说叫做命,赋予人叫做性,在人身上起主导作用叫做心。
王阳明
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译文:专门注重修养内心的人每天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专门注重增长见识的人每天都会看到自己的长处。每天看到自己不足的人会逐渐变得有长处,每天看到自己有长处的人会逐渐变得有不足。
王阳明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译文:认识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认识的完成。圣人之学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能分成两件事。
王阳明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译文:悔悟是去除疾病的药,然而以改正错误为可贵,如果把悔悟滞留在心中,那么又会因为药而引发新的疾病。
王阳明
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译文:精神、道德、言语、行动,大致上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而为之,天地间的人和事物都是这样。
王阳明
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译文:学习、询问、思考、辨析、实践,都是做学问的方法,没有只学习而不实践的。
王阳明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事情上磨炼,才能立得住;才能做到安静时也安定,行动时也安定。
王阳明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心就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的事情、心外的道理吗?
王阳明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译文:古代的士、农、工、商四种职业不同但遵循的道是相同的,他们尽自己的心力,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王阳明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
王阳明
圣贤论学,多是随时就事,虽言若人殊,而要其工夫头脑,若合符节。
王阳明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王阳明
«
1
2
3
4
5
6
7
8
9
10
...
54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