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李善友
混沌大学创办人
李善友,酷6网创始人,CEO。 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曾先后在摩托罗拉、美国铝业集团、博士伦公司等大型外企以及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搜狐任职。
如果科学家不了解《几何原本》背后蕴含的公理化思维方式,西方的科学体系几乎不可能发展下去。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欧氏几何,也就没有从哥白尼到牛顿等人的科学革命。
李善友
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更深层次的分析角度来看,你会发现所有从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创新模型,最终都会符合某种第一性原理。与其长时间地持续总结经验,我们不如换一种视角,将这种归纳创新变为演绎创新,使用演绎的方法直接定位到某种对企业发展有根源性促进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然后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推导出新的创新模型,最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模型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指导创新实践。
李善友
如果把心智和思维打开,就会有灵感流淌出来。
李善友
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原因也还要有原因,所以就形成了因果链。而因果链不能无限倒推,所以最终必须找到一个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必须是唯一因,它生发出所有其他原因,同时还生发了自己,这个第一因就是“上帝”。在这里,我们给“上帝”这个名词加上了引号,其未必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代表万物的起点。
李善友
人类最悲哀的理性障碍莫过如此,我们所遭受的最大伤害不是来自所谓的犯罪分子,也不是来自天灾,而是道理之争带来的自我屠杀。
李善友
人类用这种简化和扭曲了物态的感官系统,有效地建立了我们的生存辨识系统,但同时也付出了永远无法认知世界“真相”的代价。我们只能感受到我们主观感受到的东西,永远不能直接感受到所谓客观存在的客体。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的主观思维模型,而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李善友
人类所犯的很多错误都是源于把边界之内的规律不恰当地推到了边界之外。
李善友
人类可以轻松地想象出存在于二维空间的弯曲的线,可以在大脑中构建出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弯曲平面,但大多数人无法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对弯曲空间的认知,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所以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极限、大脑能认知的极限就是三维层次。就像二维虫无法想象我们的三维世界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感觉通道禁闭。
李善友
人类的大脑如同一台照相机,可以把一切看到、听到、闻到、感知到的事物在脑海中“拍摄”成“照片”,但照片始终只是照片,可以反映事实,却永远不等于客观事实。我们只能将相片与相片进行比较,而不能将相片与物体进行比较;换句话说,我们只能将信念与信念进行比较,而不能将信念与事实进行比较。
李善友
群体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认为心理学上所谓的“群体”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征,它与群体成员们原来具有的个体特征大相径庭。在这个基础上,勒庞又延伸出3个重要的观点,即群体无智慧、群体无逻辑和群体无意识。
李善友
群体无意识,我们也可以理解群体无自由意志
李善友
起源于古希腊对哲学和科学思考的演绎法思维模式更倾向于相信逻辑假设在先,实践检验在后。
李善友
破界创新有3个步骤:识别隐含假设,建立基石假设,构建全新系统。其中,最难的是第一步,是它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第一创新是基于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第一性原理)。这里的重要原理不一定只有一个,它有可能是几个,然后被组合成多元思维模型,不需要太多,三五个多元思维模型就会让你与众不同。第一创新的重点是找到第一性原理,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这是两种创新模型不同的要点
李善友
破界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在内容上做功,而是在结构上做功,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做功。
李善友
破界创新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识别并打破现有系统的“隐含假设”。每个巨头都有自己的隐含假设,这也构成了他们的事业边界。因此,识别并打破隐含假设是破界创新的关键点,也是企业增长和个人成长的不二法门。同样,对于市场的后来者,识别并打破巨头的隐含假设,也是后来者超越巨头的关键点。
李善友
破解创新的难点就是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而隐含假设对应到组织时,往往表现为使命、文化,所以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的过程,往往是重建使命、文化和战略的过程,我们称其为“组织刷新”。
李善友
苹果公司的破界创新也遵循三部曲的典型模式。
李善友
欧几里得几何学的5条公设:
李善友
难道媒体不如你、专家不如你、领导不如你?不合群的人注定错误,这就是从众效应下追求个性的原罪。
李善友
纳德拉在自己的《刷新》一书中,曾经提到这样一种说法:“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该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李善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