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关于荀子的名人名言哲理格言警句语录 - 每日文摘
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 ,名况,字卿 (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出自先秦《荀子·非相》。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出自先秦《荀子·强国》。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出自先秦《荀子·荣辱》。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出自先秦《荀子·礼论》。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出自先秦《荀子·劝学》。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出自先秦《荀子·非十二子》。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出自先秦《荀子·非相》。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出自先秦《荀子·哀公》。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出自先秦《荀子·大略》。本,根本。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出自先秦《荀子·子道》。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出自先秦《荀子·非相》。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出自先秦《荀子·修身》。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有些人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也未必是道德问题,而是因为他见识太少,经历太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近的道路,如果你不走,就永远不能到达;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再小的事情,你都不去做,何谈成功?
要想做到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就要赏罚分明。没有功劳的,就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的,也不能任意给予处罚。
以真诚之心送人礼物,一定会送自认为最好的东西。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子赠人以善语,俗人则赠人以财物。
无论做任何事情,总逃不过“持之以恒”四个字,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再聪明、再有天赋,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超过老师,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正是老师所希望的。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它也能挺立;把白沙放在黑土里,白沙也就变成黑的了。这两个例子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宇宙、天地,有它自然的运行规律,是持久不变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会因为有像尧那样的仁德君主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像夏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就会获得吉祥;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招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