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如果
我们不知道什么叫能力,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发展,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和谐。能力只有与它所派上的用场联系起来,只有与它必须履行的职责联系起来,才成其为能力。如果我们抛开了社会生活所提供的用途,我们就只能用陈旧的“官能心理学”来说明什么叫能力,什么叫特殊能力,等等。
杜威
如果要创造一种科学的教育,儿童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它,就不可能搜集种种素材,而没有素材,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条条原理;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或为了充分发展品性以养成独立人格,自由也是不可缺少的。
杜威
教育如果偏于技术,做事虽巧如扒手,好像斯巴达的教育,做得巧妙异常,使人不得而知。这种教育,儿童易于趋于卑鄙下贱的方面,将来技能虽好,但对改造经验的意义太有限,太狭隘。教育是要对生命成长有帮助的,而不仅是为了谋生。
杜威
如果我们还在用过去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杜威
如果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单纯学一些文字,学校任何科目的教学法应该尽可能不是学院式的。要懂得经验或经验的情境的意义,我们必须想到校外出现的情境,想到日常生活中使人对活动感兴趣和从事活动的那些作业。细心检查一下正规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算术、阅读、地理、物理或外国语的教学,都将会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所以有效,全靠它们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它们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而做事又是属于这样的性质,要求进行思维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结果他们自然地学到了东西。
杜威
一个号称民主的社会,如果仍用产品或产量来衡量社会效率作为理想,就是接受贵族社会所特有的贬低群众的传统,并把它继续下去。但是,如果民主主义具有道德的和理想的含义,那么就要求每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同时,给每个人发展特殊才能的机会。个人发展和社会效率这两个教育目的分开,是对民主主义的致命打击;采用比较狭隘的效率,就丧失效率的正当理由。
杜威
我们做一件事情,必先有目的,而要达成目的,则必须要有“精神的集中”。心神不能集中的人,做事往往犹豫不定。我们常听说“集中”二字,却没有真正地理解过,以为凝心聚神于一样东西——比如一动不动地看一本书,或是说一句话,这就是“集中”,其实大错。所谓“集中”,如同聚集军队向中央靠拢一样,乃是一个个活动趋于同一个目的的意思,它是活动的、有次序地持续朝目标前进的过程。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集中力,最重要是要观察学生的精神能不能完全关注于一件事,如果能做到,他们就自然能对学习材料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而不需要有人强迫着学习。但实际上,学校里的很多事情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反而让他们分心,从这里来看,学校教育的弊端就很明显了。
杜威
如果要详细阐明新教育实践中所蕴含的教育哲学,那么,我认为我们可以在现时存在的各种进步学校中发现一些共同的原理: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反对通过训练获得孤立的技能和技术,主张把技能和技术当做达到直接的切身需要的手段;反对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主张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反对固定的目的和教材,主张熟悉变化着的世界。
杜威
没有人曾经解释过为什么儿童在校外时有那么多的问题(如果他们得到什么鼓励,真会缠住成人不放),为什么他们对于学校课堂上的教材那样惹人注目的缺乏好奇心。想一下这种惊人的对比,就可以明白通常学校的情况在多大程度上能给予学生一些能自行提出问题的经验。无论教师个人在教法上有多少改进,都不能完全补救这种情形。要克服这种缺陷,必须有更多的实际材料,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教学用具,更多做事情的机会。我们发现,凡是儿童忙着做事情,并且讨论做事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的地方,即使教学的方式比较一般,儿童的问题也是自动提出的,问题的数量是很多的,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先进的,多种多样的,而且有独创性的。
杜威
教师本身必须有真正的理智活动兴趣,必须热爱知识,这样,于无意中就会使其教学充满生机。一个令人生厌的、敷衍了事的教师将使任何学科变成死物。再则,教科书必须用来作为手段和工具,而不能是目的。教科书的用途在于引出问题,并提供解答这些问题的知识。但是如果在讲课中,听任教科书的摆布,甚至让教科书占据主宰地位,其结果只能使思维变得迟钝。通常,对教科书的材料,应当采用迂迥战术,不宜直接攻击。从字面上去对待教科书,就会使儿童的心智局限于书中已经定型的老套子上。
杜威
教学中,“从事实到事实”,就会使学生成为一种追求狭隘实利的平庸之辈,这不是因为事实本身是有局限的,而是因为把事实分成了一成不变的、预先准备好的若干条目,想象的余地也没有了。提出事实是为了刺激想象,如果能在新的情境中提示出事实来,那么想象也就自然地随之丰富了。
杜威
教育真正的价值,就通过对学生经验的改造,看他是否懂得独立和自由。所谓独立,就是能自己掌控能力,不必要人帮助;所谓自由,就是不但有理想目的,而且可以让这种理想实现。如果通过教育,学生得到有序且有秩序的、有系统的能力,自己又能够为自己操作,这种教育就是真教育。
杜威
要完全了解“教育是生长”的意义,必须拿不同的事来比。从它的反面说,就容易明白了。(1)把教育当做预备——把教育目的放在很远的“将来”、模糊不定的“将来”、和现在生活没有关系的“将来”;但当下的教育,是根据现有的目的做起来的。(2)把教育仅当做陶冶性情的工具。比如,在制陶工艺中,把泥土制作成型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从外部添加的过程,与事物从内部自己生长出来不同。(3)把教育当做“引伸”或“启发”之意。这种方式,与外部的注入不同,将儿童的能力引导出来、展示出来,这种思想,看似不错,但它的问题就在于任儿童表演,任儿童发展。如果是怒,就让儿童发怒,不加指导,也是很危险的。
杜威
如果课文的内容在儿童发展的意识中占有适当的地位,如果它是从儿童自己过去所做的、所想的和所经受的当中产生出来,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业成就和知识接受,那么就没有必要为了引起“兴趣”而求助于各种策略和手法。心理化的教材是有兴趣的——这就是把教材放在整个有意识的生活之中,以便它分享生活的价值。
杜威
传统教育认为学校环境只要有课桌、黑板和小小的学校场地就是够了,教师不必深切地熟悉当地社会的自然、历史、经济、职业等方面的情况,以便用来作为教育的资源。相反地,以教育和经验必须联系超来为基础的教育制度,如果要忠实于自己的原则,就必须经常顾及到上述种种情况。
杜威
如果他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杜威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就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杜威
对儿童来说,教育本就是一件带有“欣赏”味道的事情,但今天却常常与痛苦、折磨相联系,儿童们见到书就厌恶,就惧怕,其中的原因在哪里?从反面说,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一直缺少“欣赏”的意识和手段;从正面说,就是学校能不能正确利用儿童的欲望。我们要知道,儿童有什么样的欲望,我们就适时朝着什么方向引导,满足他们的欲望,同时进行学习,这也必将能促进他们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使学生知道,他所念的书是对他自己有利的,而不是使他受苦受折磨的,如果能做到这点,学生就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也就自然可以被培养出“欣赏”的态度。
杜威
如果我们使用尽可能类似于孩子获得最初经验的方法来扩大他们的经验,显然,我们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杜威
无论是谁,无论是农民、医生、老师还是学生,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只是有内在价值经验的副产品,他就不会理解自己的职业。
杜威
«
1
2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
694
695
»